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时间:2022-01-14 14:14:02 浏览次数: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以下是 XX 收集的工业园区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了解 !

 一、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

 工业园区位于南部,毗邻某某,某省道穿境而过,区位 优越。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区域资源特 色,坚持走以工促农发展之路,以园区建设和项目建设为抓 手,大力培育和扶持板材初深加工产业,形成了结合部最大 的木材加工产业集群之一——工业园区。该园成立于年月,规划面积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建成 面积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 亿元,近年来园区的承载力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一是功能配套不断完善。修铺道路千米,架设高压双回 路千米,建成日供水吨的水厂、 KV 变电站、移动通讯塔等设 施。园区内建有省级农民工创业园和市新型乡村工业园。

 是主导产业良性集聚。园区以板材初深加工为主导产业,实 现了规模不断扩大和产业层次不断提升。现有芯板加工个体 户余家,深加工企业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家,年加工原 木万立方米,实现产值亿元。三是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园区累计入园企业家,其中投 产企业家,在建企业家,规模以上企业家。

 XX 年实现产值亿元,销售收入亿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创造利税万元,

 带动就业人数人

 二、园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瓶颈

 ( 一 ) 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园区形象和品位亟待提升。近 年来,园区建设主要依靠 筹资解决,而 融资渠道单一,主 要依靠财税返还和借款、垫资,无法保障园区基础设施和配 套建设的基本需求,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园区提档升级。2、园区自身产业层次和整体规模有待提高。板材加工 总量不高,产品层次单一,产业链条相对较窄,专业化分工 和社会协作制度需要逐步加强 ; 龙头企业较少,企业技术装 备、产品研发、人才储备相对较弱,自主品牌科技进步和品 牌效应尚不明显。3、政策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园区政策和其它园区相 比没有特别优势,特别在税收政策、用地政策、金融政策、 劳动保障政策、部门帮办服务政策等与 作为产业集群镇、 扩权强镇试点镇不匹配。( 二 ) 主要瓶颈 一是用地瓶颈:主要体现在有项目无土地、有土地不敢 用、开发后不能办证。一方面是老企业供地,迫于当时条件 大多采取光行上车,只是兑付村民土地租金和青苗补偿,企 业无法用土地、房产抵押融资,影响了后续扩张能力 ; 另一方面是新项目供地,受用地指标和报批费用影响,无法 获取国有建设土地使用权,一些引资项目和扩建项目难以按照计划顺利实施。

 二是融资瓶颈: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服务 产品门槛设臵高,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中介服务和民间资 本运作成本过高。三是用工瓶颈:主要是由于园区开发建设处于初级阶段, 综合服务功能不配套,务工人员保险得不到有效保障,加之 部分企业对用工条件高、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待 遇低等因素,导致部分企业用工难。三、主要对策和有关建议

 ( 一 ) 主要对策

 1、正在采取多种措施缓解用地难。

 一是加快辖区内土地整治,实施社区新居工程。通过对 大王楼村整体搬迁,可新增耕地亩,争取形成的挂钩指标用 于园区建设。二是加大对辖区内存量建设用地的科学管理和使用,盘 活现有土地资源。通过对原废弃泡花碱厂改造有效利用土地 亩,通过对原村委会和学校整合有效利用土地亩,分别安排 大型板材深加工项目个。三是强化优化集约用地意识,提高土地利用率。一方面 严把土地入口关,对投资强度大、能有效带动产业升级的项目,给予土地安排。另一方面,对早期入驻园区的产能 落后企业,动员搬迁, “腾笼换鸟” 。再次,不再审批居民宅 基用地,给予优惠条件引导群众向镇区和中心村搬迁。四是加大用地指标的争取力度,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全 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包装大企业,力争在“供地”计划上取 得突破。目前正在包装投资亿元的数条生产线覆膜板项目、 投资亿元的电动车产业园项目。五是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与企业创办。在不改变 土地性质基础上,按照农民以土地自愿入股的原则,成立土 地股份制合作社,参与板材加工企业利益分成。2、正在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缓解企业融资难。

 一是积极争取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为园区内全民创 业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小额贷款。去年县邮政储蓄银行 为工业园区芯板、板皮加工户贷款万元。二是园区积极开展了金融诚信企业创建活动,为企业融 资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积极争取市县担保公司为企业担保,去年成功为木 业和木业融资万元。

 四是组织专门人员编制企业融资项目库,积极参与各类 银企对接活动。

 五是利用 产业集群镇政策扶持项目,积极争取资金。

 去年为木业争取资金万元。

 3、千方百计为企业用工提供保障。

 一是发挥园区劳动保障所的作用,认真做好农村剩余劳

 动力的摸排登记

 二是发挥镇村干部的优势,加大对本地企业的宣传力度, 引导农民就近就业。

 三是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指导和培训。

 四是积极为企业争取就业政策的扶持。

 ( 二 ) 有关建议 一是建议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快现有的几个主要 特色园 区建设的意见,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在资金和项目方面给予 倾斜。譬如在安排落户项目上,本着开发区、 特色园区的 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便于产业集聚和升级。譬如资 金扶持重点倾斜已初具规模的特色园区。二是建议政府对园区每年新增税地方所得税部分,全额 奖励给园区作为园区发展资金。

 三是建议政府加大金融部门对特色园区的信贷支持。

 四是建议政府对本 土地整治形成的挂钩指标均用特色园区 的产城建设。五是允许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小城镇规划内依法取得的 符合综合利用总体规划的集体非农建设用地, 以入股、 联营、 租售的方式,在经济园区内兴办企业、参与经营性公益事业 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四、对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探索和建议 坚持总体规划、园区发展规划、交通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四规划”的有序衔接,力争时间上同步演进、空

 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联合,形成良

 性互动、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今年我镇尝试与集团签定了

 板材深加工项目和居民新村建设捆绑协议,目前两个项目建 设同步推进,推动了产业园区和城镇新区的同步建设。五、XX年园区工作主要思路和措施

 (一)主要思路:XX年工业园区将以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

 精神为指导,以增量扩容、美化亮化为目标,积极拓展园区 发展空间, 努力提升发展综合品质, 加快推进功能配套建设, 不断优化涉企服务质量,着力构建和谐园区,全力推进园区 “工业新城、贸易新区、工人新家”的进程。( 二) 下阶段主要工作举措:

 1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形象。努力克服建设 资金短缺、投融资困难等因素,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筹 集资金建设园区,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行引进公司开发 制模式建设园区,遵循“合作双赢、发展共享”原则,大力 推行“合作建园” 。2、挖扩容、挖潜力,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克服用地空 间、用地指标的严重不足, 多措并举全力破解用地瓶颈制约, 积极拓展园区发展空间。

 一是全力引进大项目, 争取国家“供 地”土地政策 ; 二是加快农村土地整治,通过城乡建设 用地增减挂钩解决新增建设用地不足 ; 三是内部挖潜,推进 集约用地,对闲臵土地多、投资实力弱、经济效益差的企业 加大清理处臵力度, 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提高土地利用效能。3、抓源头、强招商、增后劲。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园 区发展的生命线。突出招大引强,积极开展产业招商、以商 招商,努力做到引资、引企、引智的有机结合。4、突重点、强培育、提品质。继续推进园区支柱产业 板材加工业的产业升级。一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引进 和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核心企业 ; 二是着力拓展延伸 产业链条,要围绕延伸产业链的关键项目,通过创新招商方 式,加强承接产业转移,引进配套项目,加快推进产业链的 完善; 三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名牌产品、驰名商 标和区域品牌,提高工业园区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额,提升 工业园区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5、优服务、强举措、促增长。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 拓展服务外延,提升服务功能,优化服务环境,落实项目帮 办、跟踪服务制度, 促进在谈项目早签约、 签约项目早开工、 开工项目早投产。以优质服务和诚信建设,打造政策洼地, 推动园区快速发展。根据委领导的统一部署,由 XX 主任带队、七个相关处 室负责人参加的《全省重点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考察 组,于7月5日?11日,赴浙江省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 浙江省经信委的相关情况介绍,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如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特别是企业聚集和产业集聚等方面的成功 经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座谈 ; 考察了杭州萧山工业园 ( 临江 新城) 、宁波化学工业区等国家和省重点园区 ; 参观了联源重 工水力、核能发电装备、东风裕隆新能源、东方电气、吉利 集团研发总部、镇海炼化、台塑石化、宁波万华 MDI 等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

 整个考察过程围绕工业园区建设,涉及装备 ( 汽车) 、石

 化、机械、冶金、轻纺、新能源、 新材料等十多个产业门类, 团组成员从不同的角度猎取了浙江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共 同感到不虚此行,受益匪浅。现将考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浙江省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浙江省的块状经济量大面广,是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基 础,工业园区是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去年全省共有年销售收入 10 亿以上的块状经济 312 个,实 现销售收入万亿,出口交货值 6122 亿元,从业人员 831 万 人,分别占全省工业总量的 54%、 62%和 56%。在年销售收入超过 200 亿元的 26 个块状经济中,生产单位超过 1 万个的 有义乌小商品、长兴纺织、诸暨袜业和永康五金 ; 从业人员 在 10 万人以上的有萧山纺织等 6 个,其中义乌小商品 40 万 人左右。计划到 XX 年,全省形成 10 个销售收入超 1000 亿元、

 20个300?1000亿元、60个100?300亿元的产业集群。集 群内形成功能完善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产业公共平台和 支撑体系,创建一批知名度高的区域产业集群品牌。产业聚集区发展的主要特点:

 ( 一 ) 从经济规模看,块状经济占全省工业半壁江山 块状经济的大量存在,是浙江工业的最突出特点之一, 反映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是产业集群形成 的重要载体和先天优势。在 312 个块状经济中,年销售收入 在50亿元以下的有176个,占总数的%;销售收入在50?100 亿元的 64 个,占总数的 %;销售收入超百亿的有 72 个,占总 数的 %,其中销售收入 100? 200 亿元的有 46 个, 200? 500 亿元的有 19 个,超过 500 亿元的有 7 个。( 二 ) 从区域布局看,主要分布在环杭州湾和温台沿海地 区

 在全省 11 个地级市中,块状经济个数排名前 5 位的为 台州市 (45 个) 、温州市 41 个、宁波市 39 个、杭州市 36 个、 嘉兴市 32 个。( 三 ) 从空间结构看,工业园区已成为块状经济的重要增 长极。目前,全省 117 家省级以上开发区 ( 工业园区 )实现工 业增加值亿元,增长 %,占全省工业的 %,占全省规模以上工 业的 %;实现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增长 %,占全省的 %;工业企 业上交税收亿元,增长 %,占全省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总收入 的 %。二、工作思路、做法和主要经验

 ( 一 ) 工作思路

 1、加强战略筹划。以政府为主导 ,龙头骨干企业为主

 体,联合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等力量,以国际化视野,从全 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资金链整合提升的高度,从工 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互动的角度,把握产业融合 的发展趋势,对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工作进行整体谋划、科学 规划。2、优化空间布局。按照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 密度产出的要求规划建设好各类园区,使之成为块状经济转 型升级的核心区,着力形成多层次、梯度式工业发展格局。

 对新开发和拓展的产业园区,尤其是一些新设立的沿海产业 园区,要明确产业发展定位, 深化园区集群培育和规划布局。3、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积极培育块状经济中关联度大、 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 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引领作用。4、加强专业化配套协作。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 企业间配套协作水平,形成一批企业专业化优势显著、竞争 能力强的“小型巨人”企业,构建完善产业集群分工协作体 系。大力发展研究开发、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后勤保障等 生产性服务业。5、强化项目带动。在行业和块状经济转型升级规划指 导下,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对区域发展带动性强的产业项 目,实施一批区块内重大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打造一批生产 性服务业支撑产业集群升级和结构优化。6、完善创新体系。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块状经济内企业由 委托加工向自主研发转变。支持企业在关键技术、关键工艺 上进行技术创新合作,构建企业间技术转让交易平台,实现 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效应,逐步形成区域技术联盟和创新体 系。7、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根据不同块状经济特征,共同 推进各领域、各层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研发、检 测中心、信息中心等服务机构建设,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提 供良好的支撑条件,鼓励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的各类中 介服务机构建设。重点扶持管理咨询、技术专利服务、人才 教育培训、市场营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等中介机构建设, 为块状经济内部各企业解决生产、 技术、 管理、品牌、人才、 信息等各方面问题提供支持和服务。8、提升集群品牌。引导和支持块状经济内企业创立品 牌,实现从无牌、贴牌到有牌、自主品牌的转变 ; 推动生产 要素向品牌企业和优势企业流动,形成集聚效应,培育区域 品牌;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探索不同产业集聚区域品牌 建设的路径和方式,着力将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升级为城市品牌。

 9、推进可持续发展。通过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污染 治理和淘汰落后等手段,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推动块状 经济向资源节约集约和生态环保型产业集群转变。全面建立 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机制,切实把好新上项目入口关、布 局关。浙江省的工业较多的源于民营经济发展,市场发育比较 健全,政府干预经济相对较少。但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加 强工业园区建设,促其转型升级、实现规划战略等方面的工 作力度要比我们大得多。( 二 ) 主要做法

 1、加强省级政府的组织和协调作用。浙江组建了由省 直 18 个部门参加的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 ( 简称转升办 ) , 作为省政府的工作协调机构,主要任务是协调各大园区发展 规划、研究部署、指导协调解决工业转型升级工作,研究提 出重大方针政策,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2、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 业, 是促进经济转型重要抓手,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 税收结构,有利于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有利于促进 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有利于制造业做精 做强,对工业和服务业具有双赢的意义。省级层面组建由经 贸、发改、财政、地税、国税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 研究和审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有关政策目标、工作原则、 重点方向等问题,加强部门间沟通和协调,加强配合,实现 良性互动,全力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3、推进省级工业园区组合。省级工业园区组合是指在 新形势下加快省级工业园区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在行政隶属 关系与财政税收体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以省级工业园区为 依托,按照现代产业集群发展需要,以一个省级工业园区组 合带动1?4个重点乡镇工业功能区为产业园,以充分发挥 省级工业园区的品牌优势和乡镇工业功能区为产业园,以充 分发挥省级工业园区的品牌优势和乡镇工业功能区的资源 优势,扩大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在实施的过程中,由各市、县经委负责牵头组织省级工 业园区组合区的整合提升工作,省级创新型工业园区可以先 走一步,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将地理相邻、产业相近、规 模较大、基础设施较好的乡镇工业功能区率先进行组合 ; 条件成熟的也可以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行“飞地组合” 。

 人多地少的省情和浓厚的经商传统,催生了家庭工业和 专业市场,并逐渐形成了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随着经济规 模的扩大,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出现使市场格局发生变化,政 府的规划引导和招商引资成为区域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主 要方式。( 三 ) 主要经验

 1、加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前瞻性研究 具体方法上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研究块状经济内部 机理为主,转向外部环境对产业的影响分析为主 ; 二是由单 纯研究制造业为主,转向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互动,构 筑现代产业集群各种要素研究和创造的角度分析为主 ; 三是 由研究存量优化为主,转向开放增量推动分析为主,建立重 大招商引资项目库,实现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促进招商 引资、项目决策和项目协调等体制机制创新。2、空间形态形成多层次 一种是县域型和镇区型,这是传统块状经济主导的空间 形态。第二种是跨县域型,即块状经济跨县域并向相关产业 发展。如永康的五金产业,已形成了永康为核心,向缙云、 武义、东阳发展, 在周边数百公里的范围形成区域块状经济。

 第三种是市域型块状经济,即在市域范围内形成多核心分布, 如宁波服装、杭州装备、衢州氟硅、舟山船舶等,反映了地 级市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3、产业和资本流动多向化 一类是产业和资本不断流入,形成经济增长极的集聚效 应。如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等地, 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 不仅集聚了高新技术产业,也有一些传统产业。第二类是传 统主导产业基本稳定在原有块状经济范围内,而与主导产业 不相关的产业基本往外流出。第三类是产业和资本均向外加 速转移。截止 XX 年上半年,对外投资的高新技术项目约 70 亿元,占对外投资总额 11%,全市年销售规模超 10 亿元的 85 家工业企业中有 %企业有对外投资。4、集群发展模式综合化 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已不再局限于工业 内部,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一个综合和开放的创新体系。

 政府、 企业、协会、市场和相关产业等都是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 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主体,既分工协作,又相互渗透 ; 产 业集群发展已从硬要素组合转向软要素支撑为主,社会资本 和人才资源在推动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 产业发展越 来越趋向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融合化、新兴产业集群 化,产业融合成为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