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第1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及作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第1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及作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

时间:2021-11-08 18:19:14 浏览次数:

  8 -

 第1框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作用

 知识目标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基本特点和作用

 2.了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和影响

 1.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作用

 2.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影响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新中国成立之初,要改变我国落后的经济面貌,必须发展工业,尽快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2.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我国参照苏联的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是: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探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为什么要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提示] (1)是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的需要。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使我们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进而要求经济上的独立,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2)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情决定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在此情况下,发展工业需要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客观上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3)苏联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当时只有苏联的经验可供借鉴。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1.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

 2.抑制了多年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

 3.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

 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1.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状况越来越不适应发展了的生产力。

 2.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3.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1.教材P79探究问题

 eq \a\vs4\al(提示) (1)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尽快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2)“这一任务”是指发展工业。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在此情况下,发展工业需要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突出工业这一关键和重点,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保证了这一任务的完成。

 2.教材P80探究问题

 eq \a\vs4\al(提示) (1)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

 (2)抑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

 (3)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

 3.教材P81探究问题1

 eq \a\vs4\al(提示) (1)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由于追求“一大、二公、三纯”,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状况越来越不适应发展了的生产力,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

 4.教材P81探究问题2

 eq \a\vs4\al(提示) (1)真正把两家企业“隔开”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两厂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产品销售和原料采购也都由管理部门包揽,导致两家企业“对面不相识”,隔绝数十年。

 (2)不适应。社会化生产要求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使商品等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上能自由流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造成国民经济的条块分割,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5.教材P82探究问题

 eq \a\vs4\al(提示) (1)上述材料反映了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中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在农村,社员凭工分参与年终分配,收入差距很小;在城镇,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2)干与不干一个样,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作用

 角 度

 阐 释

 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原因

 ①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发展工业需要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客观上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②当时只有苏联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我国参照苏联的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

 ①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②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①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②抑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③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区别

 经济制度反映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而经济体制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和具体形态。由于经济体制不反映该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因此,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可以实行类似的经济体制,相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而且,一定的经济制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

  材料一 统计资料表明,1952~1978年期间,我国按可比价格计算的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7.9%、8.2%、6.0%,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二 同1949年相比,1978年国民收入中工业所占份额从12.6%上升到46.8%,农业所占份额由68.4%下降为35.4%,建筑业和运输业分别从0.3%、3.3%上升为4.1%、3.9%,并且具备了生产原子弹、氢弹的能力,国防力量大大增强。

 结合所学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2)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审设问]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原因。

 [审材料] 材料一主要抓住“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材料二国民收入中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比重和生产原子弹、氢弹的能力等,主要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我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定思路] 回答第(1)问,我们必须读懂材料。经过分析不难看出,材料主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把此成就总结表述完整就可以。回答第(2)问,需要我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因此这一成就的取得必然离不开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答案] (1)材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我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在20多年的时间里,在以农业部门为经济主体的基础上,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所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这一体制,我们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

 1.“一五”时期,我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是(

 )

 A.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民经济独立

 B.改变了我国落后的经济面貌,满足了人民生活需要

 C.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D.国民经济条块分割,促进了资料合理流动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一五”取得的成就。C、D两项是“一五”期间计划经济弊端的表现,且观点错误。B项说法不对,并没有改变落后的经济面貌。A项是正确的。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影响

 1.计划经济体制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由于追求“一大、二公、三纯”,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状况越来越不适应发展了的生产力,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

 2.计划经济体制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不利于激发企业活力,而且造成国民经济的条块分割,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3.计划经济体制对分配的影响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国有经济唯一的经营主体,国家是千万个国有企业唯一的经营者,千万个企业都要根据这唯一经营者的计划和审批决定生产什么,向哪里投资,全国就像是一个超级大企业。各个生产单位之间是这个超级大企业内前后工序的分工关系,并不构成独立的经营主体。

 (1)上述材料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什么弊端?

 (2)这一弊端的危害是什么?

 [审设问] 本题主要考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审材料] 阅读材料抓住“国有企业唯一的经营者”和“唯一经营者的计划和审批决定生产什么”等,强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定思路] 第(1)问回答抓“政府是唯一的经营主体”“国家是唯一的经营者”和“企业根据计划审批生产”等,指出其弊端主要是政企不分,忽视市场作用;第(2)问分析危害,结合对教材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主要从社会资源流动、企业的活力、劳动者的积极性以及对生产力发展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去阐述。

 [答案] (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作用等弊端。

 (2)这种政企不分的体制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扼制了竞争这一企业进步的原动力,不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这种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方学者,都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把市场经济作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将两者看作社会制度的范畴。所以我国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结果发现该体制有不少的弊端和负面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最终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弊端?

 解析:回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时,首先要阐述其主要特点,其次针对特点一一去分析它的弊端。

 答案: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出于追求“一大、二公、三纯”,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苏联经济体制采用了高度的全民所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长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在苏联建国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在二战中依靠军事工业取得了胜利。从此,苏联经济体制被奉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宝典。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同样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夺取了政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解是完完全全的空白,在抗美援朝和国民经济初步恢复后,毛泽东提出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即“社会主义工业化”“改造农业”“改造手

 工业”“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到1957年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基本建立起了公有制占绝对统治地位的100%计划经济体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我国的各项建设事业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简述我国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基本特点和作用。

 eq \a\vs4\al(提示) 原因:夺取抗美援朝胜利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苏联的影响。基本特点: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作用:使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抑制了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

 一、选择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农村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是集体的,在城镇除了部分集体企业之处,其他企业都是国营的,由于不允许个体餐馆存在,出门吃饭只能到国营饭店和集体饭店。这表明(

 )

 A.我国的生产资料结构过于单一

 B.公有制经济“越大、越公、越纯”越好

 C.出门吃饭到国营饭店,方便了人民生活

 D.我国的生产力高度发达

 解析:选A。审题时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中心,同时了解改革开放前我国所有制结构,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A项。B、C、D三项虽然涉及所有制问题,但不是材料所指向的问题,因此不选。

 2.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严重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进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现在(

 )

 ①在农村,农民吃集体的大锅饭

 ②在城镇,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

 ③个人收入与工作业绩相脱离,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

 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效益高低无所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认真阅读材料可知,①②③④都是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人们劳动积极性的重要表现。难点在④,由于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企业职工个人收入与企业效益无关,也会间接挫伤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故④正确。

 3.计划经济下,我国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的原因有(

 )

 ①认为所有制企业规模越大越好

 ②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

 ③认为我们已是高度的社会化大生产

 ④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越单纯越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一五”期间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的原因,主要是当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不够,产生了①②④的想法,导致公有制一统天下,③不符合历史事实。

 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了巩固这一政治成果,我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据此回答4~5题。

 4.对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计划经济权力主要由中央控制

 B.计划经济保证了当时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C.计划经济使政企不分,忽视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

 D.必须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的理解。只要审准题干要求,把握有关知识的区别,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C项。A、B、D三项均不是弊端。

 5.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积极作用是(

 )

 ①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②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

 ③国家直接控制国民收入的分配,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

 ④国家直接控制人财物资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④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而是这一体制的特点;①②③是这一体制的积极作用。

 二、非选择题

 6.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发展上当时可供选择的战略有两种,一种是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化道路,即先发展轻工业,待积累了大量资金后,再发展重工业;一种是苏联的办法,即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国家迅速工业化,迎头赶上工业强国。这两种战略各有利弊,经过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中共中央作出了学习苏联经验的决策。

 结合所学经济学常识知识,分析中央作出这一决策的客观依据。

 解析:审题时抓住设问“分析这一决策的客观依据”,主要结合我国当时的国情去阐述。如旧中国能源、原材料和

 机械工业长期落后,当时可能财力有限等,答题时对此方面应该尽量分析的详细些。

 答案:(1)这一选择是基于当时的国情。旧中国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长期落后,以致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

 (2)当时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

 (3)没有基础工业,就不可能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4)为了应对战争威胁,需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这一切都决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农村,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是集体的;在城镇,除了部分集体企业以外,其他企业都是国营的,连吃饭、理发、照相这样的事情也只能到国营的单位去完成。

 (1)材料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当时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这种体制有何特点?

 (2)这一社会现实对我国当时生产力发展有何影响?

 解析:本题作如下分析:

 答案:(1)①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②这种体制的特点: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2)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追求“一大、二公、三纯”,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状况越来越不适应发展了的生产力,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