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文档下载 >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18 17:25:04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

202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初步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可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可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演、想”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联系实际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故事中的道理,感悟生活中的哲理,由浅入深,曲径通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坐井观天故事的视频,“坐井观天”的情境图。

  2.青蛙、小鸟、井的板贴画,认字卡片。

  学生准备:搜集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都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板书题目)来认识一下故事的主人公——这只井底之蛙。(课件出示“坐井观天”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4.教师小结,指导识字:注意“观”右边是“见”字而不是“贝”字,“观”就是看的意思,“观天”就是看天。“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5.教师介绍寓言特点: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着道理,那《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里会藏着什么道理呢?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简捷有效,让学生通过看图初步感受故事情境,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直奔课文重点。

  二、读文识字 1.教师范读,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根据“起因、经过、结果”这些要素梳理故事内容。

  3.检查朗读,相机指导认读生字。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注意: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时,注意“哪”字的读音。“哪”是多音字,在课文里两种读音都出现过。教学时建议让学生对比朗读,发现规律:“哪”放在句末时读轻声。

  (2)在检查朗读相关自然段时,相机指导识记和理解生字。

   ①看情境图理解“井沿”,识记“沿”。井里有水,所以“井沿”的“沿”左边是“氵”。“沿”字也可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忆,铅笔的“铅”,金字旁换成三点水,就是“沿”。

  ②“渴”和“喝”采用换偏旁对比识记的方法,教学时可以形象地引导学生建立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口渴”是一种状态,需要水,因而偏旁是“氵”;“喝水”是一个动作,张嘴喝,要用口,因而偏旁是“口”。可以让学生借助顺口溜“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区别这两个字。

  ③“抬”可做动作加深记忆。(请抬起你的头,抬起你的手) ④“错”可结合生活实际,在语境中识记,比如,“作业写错了”“有错要改正”。

  ⑤看图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可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选择“无边无际”中“际”的字义来理解,还可拓展其他带有“际”字的词语,如“一望无际、漫无边际”,有效识记“际”。

  ⑥“话”“哪”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⑦“答”可以用组词的方法识记,如“回答、答题”。

  (3)生字回文,在语境中巩固生字。

  4.组织学生小组间赛读课文。

  (1)四人小组轮读,相互正音。

  (2)小组合作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朗读挑战赛,相机评议。

  设计意图:在生字学习中,采用随文识字、字词结合、图文结合、查字典理解等方式,拓宽学生识字的途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字。通过组织朗读挑战赛,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朗读热情,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了解大意 1.课件播放“坐井观天”的视频,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青蛙和小鸟在干什么? 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有多大。

  3.课件出示填空:青蛙和小鸟为了( )而争论,青蛙认为天( ),小鸟认为天( )。

  4.指名口头填空。

  设计意图:通过看视频和口头填空,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大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为精读课文做好准备。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第一组对话,隐去“渴、喝”两个字,让学生读一读,再在括号里填写这两个字。

  2.课件出示“观”“沿”“话”“际”四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注意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2)写“沿”时,注意右部上面与“几”不同,是横折弯。

  (3)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要写得高而窄。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5.学生练写,教师反馈指导,再练写。

  6.组织再次交流:在书写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还想提醒同学们什么? 7.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书写生字中体会汉字特点及书写规律,使学生感受到发现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五、巩固拓展课件出示习题,巩固练习。

  1.选词填空。

  无边无际 相信 井沿 青蛙 小鸟 ( )落在( )上,告诉( )天( ),大得很。( )不( ),认为( )说错了。

  2.快组词,帮青蛙跳出井口! 井( ) 沿( ) 渴( ) 喝( ) 设计意图:通过选词和组词的练习,帮助学生回忆故事大意并且巩固所学字词,为第二课时精读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1.复习:谁能说说《坐井观天》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有谁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板书:争论天有多大) 2.(板贴“井”,拿出“青蛙”和“小鸟”的贴画)谁能把“青蛙”和“小鸟”贴到合适的位置? 3.学生上台贴,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贴?引导学生从课文第 1 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4.导入:青蛙坐井观天,小鸟落在井沿。结合图片理解“井沿”。(板书:坐井观天 落在井沿)他们之间有了怎样的对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设计意图:通过板贴,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读故事的兴趣,又为理解青蛙与小鸟为何看法不同做了铺垫。

  二、熟读精思,感悟对话 1.课件出示第 1 自然段,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画出来。

  3.课件出示第 2、3 自然段,学习第一次对话。

  (1)学生自读第一次对话。

  (2)指名读,师生评读,体会青蛙生活在黑暗的井里,突然有一天来了一只小鸟,青蛙此时的开心、愉悦的心情和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的情形。

  (3)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朗读青蛙的话时要体现出青蛙的喜悦之情,语调上扬;朗读小鸟的话时要读出小鸟的疲倦,突出“一百多里”。

  (4)教师引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4.课件出示第 4、5 自然段,学习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青蛙的话,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说大话”就是“吹牛”的意思。此环节可引导学生适时丰富词汇:说好话、说胡话、说假话、说谎话、说废话…… (2)引导学生思考交流:青蛙为什么认为小鸟在说大话? (3)学生交流明确:因为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板书:井口那么大) (4)指名读小鸟的话,引导学生理解“无边无际”。(板书:无边无际)并联系生活想一想:除了天是无边无际的,还有什么也是无边无际的呢?(大海、沙漠、森林、草原) (5)引导学生思考: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他们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读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6)带学生体验:来到教室的窗边,说一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呢?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呢? (7)课件出示下面两组句子,引导学生比较朗读,感受原文的感叹句和反问句在语气表达上更为强烈,突出了井底之蛙的自以为是。教师指导朗读时要读出青蛙“不相信”的语气和“劝告”的语气。

  ①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②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5.课件出示第 6、7 自然段,学习第三次对话。

  (1)引导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青蛙笑了”和“小鸟也笑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课件突出“笑”)他们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讨论上面的问题。

  (3)指名朗读,指导体会“笑”的意思:一个“笑”字体现了青蛙很自大,一点儿也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正确。适时引导重读关键词“天天、一……就……、不会”等词语。

  (4)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适当的语气。

  (5)同桌合作、表演读。

  6.师生评议: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青蛙的自以为是;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小鸟的诚恳。(教师相机板书:目光狭小 自以为是) 设计意图: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生动有趣。因此,学生用角色体验的方法进入故事,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充分地感悟人物,感悟对话,感受故事中的乐趣,也感受阅读中的乐趣,从而喜欢上阅读。

  三、续编对话,领悟寓意 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假如你是那只青蛙,当你跳出井口后,你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请小组合作续编他们之间的第四次对话。

  2.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3.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教师根据学生编的对话,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注意提示语。

  4.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此时的青蛙在心里会对自己说什么呢?设计意图:通过续编对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同时由续编的内容自然引发了对青蛙内心活动的猜想,引导学生在想象和讨论中感悟故事的寓意。

  四、自主观察,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井、答”两个字的书写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重点讲解:“井”是象形字。本义是四周设有方形护栏的人工开凿的提取地下水的深水坑。出示字理图片。

  2.学生观察讨论,了解其结构特点和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交流明确这两个字的书写要点。“井”是独体字,上横短,下横长。“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窄下宽,“合”的撇捺要舒展。

  4.教师范写“井”和“答”,学生书空这两个字。

  5.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6.教师巡视指导。

  7.组织再次交流:在书写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还想提醒同学们什么? 8.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把观察、讨论、交流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写字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识、写能力。

  五、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拓展: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像青蛙一样坐井观天的人?你会怎么去面对他? 2.总结: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这样才能见多识广,看得全面。(板书:见多识广 看得全面) 设计意图:寓言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将人物的问题和缺点放大,让人读后能受到触动。此处设计可引导学生尽量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更好地实现对寓意的领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

  一.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加有目的地学习课文,所以在课前预习时我和大家一起背诵了识字 4,并且拓展学生的思维,说出更多的成语,让他们知道一般的成语故事都能告诉大家一个道理,然后学生很自然的就带着对于这课的疑问进入了学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简单地理解课文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那如何才能让学生从看似简单的文章中体会出道理?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读书。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明确目的要 求,推荐思考的角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同时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朗读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地要求学生哪个字重读,哪句话必须拖长音或轻读,而是充分地给孩子朗读体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指名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去读对话,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相互比较朗读的效果,自然就能体会出什么样的语气适合这个角色,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二.成功之处:令我满意的是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通过我随手画在黑板上的简笔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指出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从“一百里”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天的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三.不足之处: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想象。

  四.改进措施: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 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