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计划 > 初中优生培养计划 [优生培养计划]

初中优生培养计划 [优生培养计划]

时间:2021-11-06 17:03:24 浏览次数:

  化学优生培养措施

 ? 眉山市东坡区万胜高中化学组? 周亮

 ? 在我们的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培养更多的优等生。扎扎实实做好优生培养工作,努力扩大优生面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大家同心协力,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优生群体培养的新方法、新路子,争取把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我校学生入口生源较差,就12级学生入校成绩统计:600分以上仅5人。但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中进入东坡区理科前1300人、文科前500人的优生人数15人(理10、文5),而化学学科入围人数27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运用了以下一些优生培养措施,总结在此与大家共勉:

 一、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优生的先决条件

  尊重学生,不仅是老师宽容地对待学生,同时要培养学生宽容的品质。古人云:“诚以待人,宽以待下”。宽容与谅解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教育管理的艺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因素,确定优生培养对象,帮助他们树立竞争意识,耐心细致做好优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随时了解优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批评,督促其改正,帮助优生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注重以情育人,以自身的言行去感化优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

 1、在每一次作业或试卷批改过程中,给学生写上一两句鼓励的话语或评语,能让学生从心理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与尊重,以后他们做作业定能认真完成,每次交作业都有一种期待的感觉。

 2、每次单元测验或月考后,让他们先自我分析错误点,再与学生共同分析试题的得失,老师从中加以提醒与点拨。在此过程中让优生们多表达自己的审题与解题方法,从中体会到主人翁的感觉。

 3、每次测验后对于进步较快的优生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鼓励,能够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优生从中体会到“从学习中寻找快乐”的感觉。为了更好培养优生的奉献意识,可以利用晚自习时间组织他们评讲作业、为其他学生答疑、一帮一辅导等,有利于优生得到他人的认可,产生成就感和幸福感。

 因此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应多善待学生、宽容学生的无知,要善于拿起表扬的武器,要利用“放大镜、定位器”来给学生找优点,要利用“扩音器、互联网”给学生积极的评价。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出了学生内心上进的原动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才能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

 二、指导预习,培养优生的自主性学习——培养优生的基石

 对所任教的09级1班43位学生调查发现:课前预习的有12人,占班级人数的27.9%,预习中能完成课后习题的10人(约9.3%),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在12级1班我运用了指导预习的策略,效果明显优生率达到60%。我认为强化课前预习,优生先学后教,带着问题进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听课的针对性。教师通过信息的反馈,精讲精练,巧妙点拨,注重核心知识的突破,是有效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首先,学习每章节前,教师应先提出该章、节在期末考试或高考中所占地位,分值分布,常考题型,重难点及其分布情况,以及与实际生活联系点等,让优生心理有底,头脑中有个大致概况,并带着问题、知识网络来预习教材。

 其次,让优生明确预习的重要性。预习可以搞清书本上的基本知识,并完成课后作业,让优生明确哪些地方不懂,哪些知识不清,带着问题进课堂,学习主动性和针对性增强、效率大大提高。也可以培养优生做读书笔记的能力。如记好预习的重难点问题或尚未解决的问题,这样就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略记,哪些详记。预习还可以培养优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预习,引发优生思维,让优生明确每章节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主动探索。优生学习热情高潮,从“我要学”转变到“乐于学”的轨道上来。坚持进行课前1—2天预习为优生提供了“问题生长”的土壤,有利于优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优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培养优生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方法。

  三、抓好课堂教学,发挥优生优势——培养优生的关键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理所当然,优生培养的主渠道也是在课堂。因此,我特别重视课堂教学,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激发优生的兴趣,保护和培养优生的创新意识;注意把问的权力放给优生,优生提的问题要先让其他优生回答,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优生,放手让优生参与质疑、讨论、操作、归纳、推理,甚至讲课等;要精心设计提问和作业,让优生尝试、训练和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启用优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起好带头、组织、示范作用,以充分锻炼和提高优生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优势。要格外关注尖子生的培养,好让这部分优生早日脱颖而出,成为其他优生学习的榜样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

 ? 四、引导优生自我反思,培养反思习惯——提升优生的综合素质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根据所教09级1班优生的情况统计:课后能做到及时复习当天所讲内容的有30人,占69.8%;做到回顾反思有10人,占23.3%;主动向老师提问解答疑问的仅有8人,占18.6%。由此可见,优生在反思过程中欠缺主动性。怎样解决呢?

 1. 反思解题过程,达到反思程序化

 俗话说:“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唱口生。”教师在每节课后针对当堂重点知识,选择一些能涵盖章节知识点的练习题,有针对性的巩固知识点。通过一次典型的习题训练后,引导优生进行如下反思:题目涉及哪些知识点?解题思路是否正确,严密?解题方法是否新颖?解题结果表述是否完整?还能有别的解法吗?优生将反思所得记于错题集上,以便在学习中随时查阅。

 2. 开展反思活动,培养反思习惯

 现代化教学务必使优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和习惯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估,并留给优生反思的空间和机会,开展卓有成效的反思活动,可从鼓励优生写学习日志和进行自我评估两方面着手。“学习日志”可以是周记,日记或半期总结等,是优生对自己一段时间学习和生活状态的记录,内容可以是学习方法的对比和改进、学习过程的反思活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得失体验等。“开展自我评估”不仅能使优生清晰地把握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能力状态,走出困境和迷茫,还能树立自信,坚定信念,进行自我导向和稳定自我情绪的自主学习。

 优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为前提,其最终目的是让优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培养优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提高优生自主性学习。

 培养优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教会优生会计划、会预习、会听课、会复习、会作业、会考试,会总结,教会优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使每个优生都能掌握一套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之,培养优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关心学生思想动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前提,以培养能力为宗旨,以交给学生智慧为最高目标,就能转化和培养更多的优生。

 如何培养化学尖子生——培养爱好、发展特长

 [ 作者:48级1级部 王春秋?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550?更新时间:2009-10-30?文章录入: admin ]

 我们都知道富有化学天赋的优等生也并不能自发地出现。不管他们有多聪明、多好学,都不可能无师自通。他们需要培养,需要接受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进行严格的训练。而教师也同样不能忽视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去发现和培养化学尖子生的任务。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优秀学生的重点培养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要善于发现和选择好的苗子。尖子生的苗子应该具备基础扎实,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学习上有较大的潜力和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具有浓厚的化学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1、注意学生各学科学习水平的全面、均衡发展。作为尖子生的苗子,既要有扎实的数理化实力,又要有良好的文科基础,从而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这正是尖子生成材必不可缺的前提。

 2、重视学生的智力水平。有些学生学习勤奋,善于模仿,心细有耐性。他们在常规的考试中往往成绩优秀,但仅仅局限于书本,学习上缺乏潜力,这类学生不适合作为尖子生的苗子。另一些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喜欢钻研,喜欢看课外书,喜欢超前自学,喜欢别出心裁,但比较粗心大意。其化学成绩不大稳定。这类学生学习潜力很大,只要引导得法,就是好苗子。

 3、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化学尖子的好苗子往往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有良好的自信和毅力,有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习惯。而这些非智力方面的因素恰恰能起到强化学习深度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其次提供充分的教育资源,创造更多的思维空间,培养爱好、发展特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一个对化学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并愿意把化学作为自己将要从事的专业,学习过程中会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取得可喜的成绩。因而我们要为学生的成功提供充分的资源、更多的思维空间。

 1.重视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更是化学尖子生生长的沃土。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把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化学竞赛尖子生的培养。改革实验教学,变单纯的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例如将“苯酚呈酸性”的验证实验改成如何证明苯酚有酸性和它的酸性有多弱的探索性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读书笔记,每章学完后归纳总结全章要点。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化学课外活动)

 由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使尖子生的爱好、特长得以发展,必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1)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将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较多的独立思维空间。

 (2)激励他们在夯实所有课本知识、基础知识和全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可以阅读一些各科学习专刊、报纸、奥赛书籍等

 (3)实行“绿卡制”,把化学实验室对尖子生学生开放,让他们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探究操作,。

 (4)定期聘请大学教授及有关专家对其进行专门指导、辅导。

 (5)条件成熟时选派部分学生到名校学习考察。

 教师、家长要多关心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通过个别谈话、班级教育,不断给学生暗示和明示,激发尖子生内在潜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全方位关心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谈心,密切师生关系

 如何落实初中化学教学的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重要的教学原则,学记中有明确的记载。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光辉典范,孔子在回答同一问题时,却有不同的答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因材施教是实现教育教学高效的有效法宝,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不二途径。如何落实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策略,笔者有一些具体看法和做法,在此提出,希望得到同仁们的指正。

 一、了解学生是前提。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表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智能特长,何况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长和学习基础等各有不同,因而不同学生在学习上也就表现出差较大的差异性。要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的因材施教,首要前提就是了解学生,重点是要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帮助学生长善救失。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发扬其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就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条件和情况;对症下药。只有了解了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所在,才能有的放矢,采取得力措施,调动起学生心理上的积极因素,消除其消极因素,使之自觉主动地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品德,按教育要求发展。

 二、分类指导,不同要求

 传统的教学,千生一律,没有不同的要求,教师眼中只有分数指标,忽略了不同学生都有闪光之处,更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这种教学显然是不利于教育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对学困生和优生进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1、对“潜能生”实施“因材施教 扶差”的策略

 (1) 组织开展“伙伴教学”活动,激励一部分“优等生”自觉主动的定期对一部分“潜能生”进行“一帮一”的“小师徒”结对帮教活动,帮助“潜能生”逐步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弥补前位知识的漏洞,从而提高“师徒”双方的学习能力;

 (2) 对“潜能生”的教学要遵循量力性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适合每个人的适度而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目标,平时也可采取三卷并列或四卷重叠等试卷模式,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答题,并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鼓励,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3) 以情感教育入手,动之以情,帮助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放任自流的“潜能生”改变观念,逐步端正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2、充分发展学有余力的学生个性特长研究

 (1) 建立化学探究小组,汇集各班化学方面的学优生定期互相探讨化学习题,提高学优生解决克服化学难题的能力;

 (2) 通过学优生在“伙伴教学”活动中充当“小师傅”的角色,提高学优生自身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其综合素质。

 总之,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中永恒的原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化学教学中优生辅导的几点体会

 发布者:张代亮 发布时间: 13/1/2012 AM 9:32:56

 ? 本人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基础参差不一,悬殊很大。如何使学习困难的学生达到初中毕业水平,中、优等学生能以优异成绩考上高一级学校?下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分层教学的理解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气质、习惯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依知识和能力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困难生,并为各层次学生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提高目标、基础目标和起点目标。精心设计教和学内容,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思考,并为全体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使全体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乐趣,使全体学生都学有所得。

  二、教学的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打好基础,提高素质。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步,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达到教学最优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理论依据

  1、 整体教育理论

  全体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全体学生都能参加学习,教师、学生、教学媒体都能发挥作用,提高整体功能。

  2、 能力和个性差异理论

  学生在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目标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达到的目标。

  四、教学原则

  1、成功性原则

  教学改革要求要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教学改革实践要用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实验内容要有利于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实验措施要切实可行,实验评价要客观合理,以确保实验的成功。

  2、系统性原则

  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方面的积极因素。研究和实施教学策略,提高和优化整个系统的功能。

  3、主体性原则

  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本,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 递进性原则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是动态的、可变的这一实际出发,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发展,特别是要改革评价方法,采取鼓励性评价,激励学生不断向上。

  5、 隐蔽性原则

  给学生分层次是老师心中有数,不公开学生层次,防止优生自傲、差生自卑。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下面是在施教过程中的一些见解:?

  1、分层课堂教学?

  分层课堂教学是根据常规的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分层实验、教学评价等。?

  (1)、设计分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地学生的没层次,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给相应的学生使用。例如,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分为“达纲目标”、“提高目标”、“高水平目标”。其中“达纲目标”是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是全班学生必须达到的。在教学中可以重点放在基础较差的那一“层次”的学生使用。并强化这一层次的学生落实达纲目标。“提高目标”重点供达纲后的中等生使用,而“高水平目标”供学有余力的优等生使用。重点拓宽优等生的知识面,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例如,人教版的初中《化学》第五章《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第二节《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分层教学目标:?

  “达纲目标”:?

  <了解>①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及这一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能跟多种物质反应。?

  ②碳的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③化学反应中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理解>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

  <掌握>①碳单质的可燃性;?

  ②碳单质的还原性。?

  “提高目标”:?

  ①过比较碳和氢气的化学性质,加深对碳和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掌握及运用。?

  ②用所学的知识及提供的材料,推断判断某物质中是否存在单质碳。?

  ③杂质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初步计算。?

  “高水平目标”:?

  ①从失氧得氧的角度来分析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碳跟金属氧化物反应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还是一氧化碳的讨论。?

  (2)设计分层的课堂提问?

  根据问题的难易、繁简而有的放矢地让不同的层次的学生作答,避免问答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教学中所提的问题,让优等生或中等生回答,如果问题太容易,没有给他们“跳一跳,摘果子”的机会,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使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开拓。所提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如果问题太难,他们会无所适从,从而产生畏惧甚至抗拒的心态,打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要求学生写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层次的提问,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①氯酸钾(KClO3)在催化剂二氧化锰(KCl)作用直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KCl)和氧气(O2);?

  ②氯酸钾有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设计分层的课堂练习(或辅导材料)?

  为了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落实、强化,教师应该分层次提供课堂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让全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掌握知识,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成绩。

 又如刚刚讲授完有关根据化学为方程式的计算,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如:?

  ①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来抽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

  CaCO3+2HCl=CaCl2+H2O+CO2↑?

  已知含碳酸钙100克的大理石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碳多少克??

  ②100克含80%碳酸钙的大理石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碳多少克??

  ③用100克含80%碳酸钙的大理石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碳多少升?(已知

 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谋为1.977克/升)?

  (4)设计分层的实验内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做学生实验时我也根据情况把实验分面几个层次,比如人教版《碳与碳的化合物》这章安排了一个学生实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我先叫学生预习相应内容,并把要完成的实验告诉给每组学生:最低层次(也就是全班同学要完成)要按照课本里安排的实验内容完成,中间层次学生要自己设计能方便放入酸液的另一个套装置,优生则设计一套能控制反应进行的装置。自己设计的装置能在实验室里做出来。做完实验后还要求中层以上的学生完成家庭实验:把鸡蛋(完整的)放入醋酸中反应,观察有什么现象?如果有气泡产生,你猜是什么气体,应该怎么样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第二天到课堂上不单中间层次的学生,其他平时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也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现象应该怎么样,想验证他们自己做的现象是否正确,经过我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各层次的)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也增强也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就连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活动单导学”模式中培养尖子生的做法与体会

 搬经镇中 郝 建

 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培养化学尖子生是我们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有人说“化学尖子生可遇不可求”,也有人说“英雄在于磨炼,人才在于培养”,我支持后一种说法,下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激发尖子生的自然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化学尖子生工作中的有效手段和关键环节。进入初三后,学科增多,初学化学,如何激发并保持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呢?

 江苏省特级教师、盐城市盐都区教育局教研室柏品良老师曾向我们提议:到实验室去上化学课,因为化学的研究和发展扎根于实验室,到实验室上化学课,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对于初中化学而言,积极开展各项探究活动,努力改进、增补演示实验,使他们觉得化学有趣、好玩,只有觉得化学好玩了才可能玩好化学。

 二、充分发挥小组的团队力量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我班合作学习小组由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如何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中,发挥小组的团队力量,使每个组员真正受益而不流于形式呢?

 (1)提倡超前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主要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先由一位同学讲授知识,再全组学生讨论一些疑难问题,最后老师进行点拨与考核。

 (2)提倡合作学习,共享团队的智力资源,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学习完某一重点单元后,我就会要求学生供题,即提供学生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题目,由老师组题后进行测试,再由学生互改互评。学生反映这样的做法效果非常好。

 (3)提倡争做班级学习方面的领导者,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学习动力。比如,我在班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图书角,其中既有中考、竞赛方面的书,也有一些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与化学素养的书。我要求尖子生们定期向全班同学推荐一本好书,一道好题或一个好方法等。学段结束时再由全班同学选出“最佳推荐”,进行表扬和鼓励。

 三、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

 认真设计活动单,引导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潜能,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学活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自主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体。

 1.? 大胆对课本内容进行选择,要求层次明晰

 针对化学学科特点,在活动单的设计过程中,增设探究实验内容,大胆对课本实验内容、仪器等进行优化,使之现象更为明显,操作更简便,这样既增强实验的验证性,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一些非重点考试内容,可放到课堂反馈中,甚至可以放到“课外阅读”或“知识链接”中,留出时间重点解决课时的重点、难点。同样,对于那些“吃不饱”的尖子生,也可以在“课外阅读”或“知识链接”中补充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供他们去思考。让他们看到活动单后就明白,哪些内容需要他们去解决,哪些课堂反馈需要他们去完成,哪些材料需要他们去阅读。

 2.坚持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学生思维方面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化学现象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深入细致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过程,无疑可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化学实验,努力改进、增补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所以严格、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和观察分析能力的训练,是学好化学的基本功。这就要求尖子学生在一个个简单的实验中观察到许多现象,尤其是一些“异常”现象,引发许多有意义的问题。

 3.坚持“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练在讲之前”,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钻研化学的乐趣与成就感,也只有“练在讲之前”,才能使学生有“资本”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讲在关键处”,才能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启发,才能腾出时间使学生投入到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究之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4.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每个章节学完后,我不急于给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而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这时往往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归纳得像抄书,过于繁杂,要么归纳得空洞无物,不知所云。怎么办呢?此时老师应适度点拨,再让每个学习小组的同学相互间进行讨论,确定必须补充的内容及可以删去的内容,最后再由老师进行点评。对题型、方法和技巧的复习我也采取类似的手段。总之,要敢于把时间让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我体会这样的复习效率要比满堂灌高得多,甚至有点达到“教为不教,学为会学”的境界了。

 四、高度重视课外辅导,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面向未来,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使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不仅体现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工作中,也体现于教师在课堂外的辅导工作中。

 1.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适时进行心理疏导

 我个人认为,尖子生在对待成绩的好坏、学习的成败方面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比其他学生更脆弱些,因为他们习惯了一帆风顺,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不知所措,惶恐不安。这时,老师进行适度的心理干预、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

 2.注重学法的指导

 授之以鱼,孰若授之以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难道尖子生的学习方法还会存在问题吗?我的体会是:会的,而且问题还很多。例如有的学生重技巧,轻基础;有的学生学习缺乏计划性,一会冷一会热。所以,在培尖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立即进行学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3.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是困扰许多同学(包括尖子生)的一个问题,也是让老师觉得棘手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成因很复杂,有考试心理、应试方法、计算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的体会是一定要狠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抓好“错题集”的建设与使用

 要求学生将练习、考试中发生的错误及时转录到错题本上,并且对每个错误进行订正、反思和总结。当学生将这些行为养成习惯后,将大大提升他们的防错、纠错的意识与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思维水平。

 (2)抓好“好题本”的建设与使用

 好题对学生而言是因人而异的。我提倡学生将他们认为典型的、有思维深度的、能“电”住他们的题摘录到好题本上,并在学习小组内相互传阅。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后,将明显提高学生对化学问题的鉴赏能力与解决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尖子学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是短期效果的行为,我们只有通过长时间,多投入,多花精力才有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优生培养计划

  交口中学九(三)班班主任董全兴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作为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我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能否完成学校预定的升学任务,成为我们初三毕业班老师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作为交口中学九(三)班的班主任,现针对本班优生制定培养计划如下:

 一、? 明确对象:

 通过对上学期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对比分析,我们班全体教师一致认为以下五位同学可为本班优生培养对象:赵茹娟、张燕萍、成海、张连巧、卢雪丽。

 二、? 优生概况:

 赵茹娟总体状况很好,没有偏科现象,学习心态很正,劲头很足,状态很好;张艳萍没有偏科现象,但是学习劲头不够,竞争意识不强,影响了成绩的进一步突破;成海没有偏科现象,独立性强,但是性格偏内向,缺少与其他同学、老师沟通交流,不善于表达和展示自己,也影响了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张连巧有偏科现象,英语学科相对较弱,期末考试120分得了70多分,另外化学成绩也较低,与升学目标有些差距;卢雪丽整体成绩较前几位同学弱一些,各科也都有较大差距,与升学目标差距更大。

 三、? 采取对策:

 (1)帮助优生树立明确升学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必须让优生清楚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我们可以把最近几年的优生先进事迹讲给他们听,让他们从中明白升学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坚定自己的升学目标。同时把每个优生的升学目标与其他老师交流沟通,使全体教师形成合力,充分保障优生实现升学目标。

 (2)帮助优生树立自信心:信心是力量的源泉。没有信心就没有前进的动力。特别是在第二学期紧要关头,更要帮助优生树立自信心。我们可以抓住优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表彰,以此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增强爱你给他们的自信心。

 (3)培养优生磨砺坚强的意志:每次考试学生多多少少都有写不尽如意,面对这样的事实,必须要求每个优生表现的坚强些,这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所以我们必须帮助他们魔力坚强意志。

 (4)提高优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可以是学生免收外界繁杂声音的干扰。要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就必须克服“随大流”和“从中”的心理,不要跟随其他同同学去买东西,去吃饭、上厕所等等,坚决反对三五成群结对在一起。

 (5)帮助优生养成不耻下问的习惯:学习中必然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通过自己努力仍然不懂,怎么办?这时必须及时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所以每个学生都应该有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

 (6)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要求学生既要珍惜时间,分秒必争;又要休息好,注意身体健康,以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必须消除学生秉烛夜读的做法,同时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避免学生在最后关头影响考学。

 总之,在本期我相信我们全体初三教师会齐心协力、一直努力做好优生培养工作,保证我校升学目标的完成,我们将为此不懈努力。

 优等生无疑是衡量教师的班级管理和教育水平的有利因素之一。很多人认为,有优等生得靠“运气”。其实,只要能做到早发现、早引导、多管理,优等生是可以培养的。该如何培养呢?试从五方面抓起。

 一、 苗子早发现精心培植创造良好土壤

 优等生大多从小行为习惯较好,在小学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这样的学生大多表现为:兴趣爱好单一,性格偏内向,玩乐交友不擅长,上课听讲认真,作业完成较好,很听话等等,这些特点很容易被老师发现。找准优等生苗子后,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抓好班级管理,只有在班级管理上下功夫,形成良好班风学风:让学生勤学乐学;让班级有相互比拼,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竞争意识;有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团结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这样,优等生的成长才有温床,才有发展的土壤。例如我班的王佳轩、高新媛、韩萱、商亚杰等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

 二、 勤于浇灌? 多方配合? 培育健壮苗子

 偶有一二个科目成绩突出、一两次表现为成绩拔尖、行为良好算不得优等生。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应该作多方面的努力,让优等生长期保持优秀。虽然新的教学观强调要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但也从未否认“重点突出”,且先师们也曾提出过“因材施教”观点。对优等生多作一些观察,多作一些辅导,精力倾斜一点,恐怕也不曾违反了教育理论。而且更让我们信服的一个真理就是“多一份汗水,则多一份收获”。对学生尤其是优等生的培养正如老百姓搞种植,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例的,因此,在培养优等生的过程中更少不了教师的辛勤付出。

 对于优等生,教师应多角度观察,多方咨询,获得学生的全面信息,如: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有什么困难,有哪些不足之处,在某个科目或某个知识点掌握不够好,哪些学习方法、行为习惯需要改进等等,积极协调配合学生家长、各科任老师,采取有效方法,给学生正确引导,让他们在学习上长足进步,在思想行为方面更出类拔萃。

 三、 削枝强干兴利除弊? 排除不良干扰

 果农削枝为了强干,为了让果实结得又大又多。教师对优等生也不能任意施压,以多做作业,多看书本或者以“你还不努力,某某要超过你了”这样的压力来“拔苗助长”,这样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教师的方法应该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以多鼓励、多引导为主,让其在轻松、活泼和乐趣中提高。充分肯定学生积极的、正确的一面,正确引导学生改进消极懈怠的一面,取长补短,健康发展。

 浅谈如何做好初中数学优生的培养

 培养“优生”的意义不言而喻。“素质教育”并非是“一刀切”的教育,而是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的教育。尽可能挖掘并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获得理想的发展,成为教师所期望的优生。

 培养“优生”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从其独有的思想和行为缺陷入手,促使其思想、行为规范化科学化。二、从 “优生”的个性特点入手,帮助他们在数学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学有所长。

  当前初中“优生”具有以下特点

 1、求知欲较强,接受能力强。学习态度端正,方法科学。

 2、因智力比一般学生好,课内学习较轻松,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不求上进。

 3、长期处于学习尖子行列,容易产生自傲,自负虚荣心。

 4、在畸形的升学率的压力下,易产生狭隘的思想情绪和学习上的不正当竞争现象。

 5、心理抗打击能力较差,不及一般学生。

 以上几点,只是一般优生的共性,当然不是每一个“优生”皆如此。有的只是侧重于某些方面而已。

 一、培养“优生”的思想、行为习惯

 在当今教育的大背景下,一些教育者在培养“优生”的同时,仅重视其分数,而忽视其独有思想,行为缺陷教育。导致思想、行为习惯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

 据我近几年来在教育教学中培养“优生”的过程中,就如何培养、纠正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习惯的问题,有如下几点体会。

 第一、引导“优生”树立远大志向

 总的看来,“优生”智商较一般学生高,即使不很认真学习,他们的成绩也会名列前茅,也能考上大学。这就往往使一些“优生”不求上进。因此,要让这些学生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应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志向,真正做到志存高远。要让“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就应比别人更刻苦,更努力。引导“优生”立志,可以给他们推荐伟人,名人的传记读物,让“优生”充分认清自己的使命。

 第二、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许多“优生”可能会有如下同感,原本可以上重点大学,却只上了一般院校录取线;原本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却只找到谋生的饭碗等等。他们对此感受可能是,命运为什么如此捉弄人?殊不知,造成这种种遗憾的结果,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不具备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勇气,毅力和能力。通常,我们会对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千万不要埋没了自己”。针对所有学生这样说,显然不太适宜。但是,对少数具有很大潜力的“优生”来说,我们则就向他们提出“追求卓越”的希望。我认为激励优生超越自我的要点是:

 一、尽可能让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去实践,去发现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

 二、劝告他们不要被日常生活锁事绊倒,鼓励他们战胜自我。

 我以为,现代孩子缺少磨难,应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苦难教育。让他们在一次次磨练中成长,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就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第三、训练“优生”心理抗“打击”能力

 长期处于优生群中的“优生”们,很少尝到失败和被冷落的滋味。例如:升入高中的“优生”们感觉周围学习佼佼者彼彼皆是,不能再像初中那样深受老师的宠爱和同学的关注。就使某些“优生”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个别学生甚至对前途失去信心。因此,训练“优生”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对受挫的抗打击能力,是必须的,也是培养“优生”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培养“优生”的过程中。首先,不可对“优生”特殊化,应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其次,“优生”担任班干部不能终身制,要合理轮换。特别是对违纪的“优生”要严加管束。经过长期磨练,他们就会坦然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失败,挫折和各种意想不到的打击。

 以上仅是粗浅地对“优生”思想、行为缺陷的分析及教育措施。那么,怎样才能帮助“优生”在数学中取得大的突破、学有所长呢?

 二 帮助“优生”在数学取得重大突破、学有所长

 初中数学经过近几年的课程改革后,知识的难度和深度都有所减少。对于成绩优秀的“优生”们来说,往往会有“吃不饱”的感觉。如何培养这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学有所长,成为数学学习尖子。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初中数学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几年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现有一些经验和感受。

 第一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才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因此,我非常重视课内教学,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消除好高鹜远的心理。在课内教学不能照本宣科,简单的内容少讲,略讲,适当增加课本上没有而与课本内容紧密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学生觉得有一些难度,而且他们在自学过程中没有见过的新鲜内容。每当讲到这些内容时,学生最专心听,最努力。例如:在讲分式值为零时,可以将分子改为关于某一字母的二次三项式(可用十字相乘法分解),由此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让“优生”看到一元二次方程也能利用已学知识求解,从而满足了“优生”的求知欲、提高“优生”学习兴趣。

 但是,课内教学因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对象的限制,不可能长时间对教学内容拔高、加深。对“优生”的培养主要利用课外时间。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课外活动在时间和内容以及教学对象上都能给予教师最大的空间。例如:我在讲怎样利用三角函数去求两高楼的高度,将学生带到现场,让学生讨论、选择出一种方案,并测量出几个必要的数据,而且写出计算高楼高度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收获远远比在课堂里听教师讲几节课要大的多。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是培养初中数学“优生”最根本、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二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一切知识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都是在对生活的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发展起来的。数学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我在培养“优生”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讲解理论时,用实际生活来说明。讲解完理论后,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用三角函数知识来说明轮船是否触礁或搁滩这类实际问题)。

 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理论的认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 提高水平与提高兴趣相结合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初中数学兴趣可分为下列几种。(1)直觉兴趣。(2)因果兴趣。(3)理论兴趣。从数学学习的过程来看:直觉兴趣基本处于外部感性兴趣阶段,稳定性较差;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形成因果兴趣的学生会逐步增多,这种兴趣比较稳定。但当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这种兴趣也会产生波动。理论兴趣是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它是一种十分稳定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果兴趣和理论兴趣处于理性兴趣的阶段。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辅导过程中,如何将“优生”的感性兴趣上升到理性兴趣呢?

 方法一、通过各种方法巩固学生的直觉兴趣。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时,通过猜想,讨论和教师的正确引入,最终确定正确结果。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兴趣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

 方法二、在提高知识水平过程中,将感性兴趣上升到理性兴趣的阶段,不应使兴趣总处于感性兴趣的阶段。这样才能适应内容不断拔高、加深。在辅导过程中,注意所提出问题的深浅,引导学生开发“最近开发区”,使学生体会到思考的快乐,运用成功激励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水平。

 “优生”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又系统的工程,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对“优生”的培养不是拔苗助长,它是因材施教的一方面。“优生”,通过教师针对他们的特点有目的、有步骤的培养,使学生在学科知识、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意志品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和完善,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