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暑期“三下乡”记者实践报告】

【暑期“三下乡”记者实践报告】

时间:2021-10-14 14:12:57 浏览次数:

 暑期“三下乡”记者实践报告

 2010年暑假我作为随行记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到陕西略阳地震灾区慰问的 “三下乡”活动。这是我第一次独立的出行采访。在灾区短短一周的调查访问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于略阳 略阳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秦岭南麓,汉中盆地西缘,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 带。总面积2831平方千米。总人口 20万人(XX年)。略阳县城四面环山,地 形与汶川十分相似。汶川大地震波及略阳县全境,全县因灾死亡 10人,受伤 130人;县城房屋受损 率达到 95%以上,全县 29所学校校舍受损,涉及学生 5000余人。略钢、略 电、铁路及全县所有工矿企业被迫停产,宝成铁路略阳段瘫痪,县城凤凰山出 现两条各长 8 米、宽 0.1 米、深 1.5 米裂缝,直接威胁县城 1 万余人的生命财 产安全。xx、xx 分别到略阳县视察灾情。

 发现问题 ( 第一次采访 ) 第一次出行采访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来之前,虽然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并没有近距离的感受。对略阳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它是陕西地震灾情最严重的 地区。一切直观形象只是根据新闻报道在脑海中的想象。灾区还有那些状况需 要关注,有那些问题需要解决,我要采访那些人,问些什么样的问题 ,, 都还 不明确。我们于5月17日到达略阳县城时,距离是“ 5?12地震”已经过去两个月了。

 从街道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看,略阳县城的生产生活似乎业已恢复了正常。如 果不是道路旁边密密麻麻的救灾帐篷,看不出有什么地震灾后的痕迹。我们随 机采访了几位路人,大都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消除了对地震的恐慌。

 我们调查发现,路边的帐篷大都空置。随后我们走访了设在路边帐篷里的北街 居委会临时办公点。值班的居委会张主任解释到,时间过去两个月了地震的威 胁慢慢减少,而且现在正值盛夏酷暑,帐篷里酷热难耐。绝大部分居民都回到 了各自的住房居住。直到现在,我仍未找到报道的切入点。随后向张主任询问的几个问题无非是: 地震当天的反应,救灾物资的发放情况, xx、 xx 视察时的情景 ,, 得到的回答 并无多少新意。

 随后的采访遇到了一个小插曲。我们离开北街居委会的帐篷,又随机钻进了南 街居委会临时办公点的帐篷。天哪!这竟然是 xx 到略阳视察时进过的帐篷。而 旁边的路口,是 xx 总理汽车停靠的地方。

 我的调查采访也在这里打开了局面。居委会的王大妈告诉我,在这次地震当中 光略阳南街就出现了十几栋危楼,并随手一指说,看见没,前面那栋就是。

 我产生了疑虑。这是一栋普通六层单元房民居。虽然房子有一些破旧,但是表 层并没有受损的迹象。而且一楼临街门面房的店铺照常营业。周围也没有任何 “危楼”标识和隔离设施。难道这是一栋在地震中受损的危楼? 带着疑问,我登上了这栋楼。这个时候我感受到了比帐篷强烈的多的地震氛围 ——裂缝。楼梯上,墙壁上清晰的开裂着大口子。墙上裂开的涂料灰膏剥剥落 落。然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这样的危楼不仅一楼的店铺依然营业,而且楼上还 住着人。

 我们又是随机敲开了一家住户。一单元二楼的吴女士热情的招待了我们。吴女 士带我们观看了她房屋内的受损情况。我发现屋内的开裂情况要比外面的走廊 严重的多。卧室、卫生间、厨房、客厅 ,, 散落了大大小小的口子。最长的裂 缝足足有一臂之长。

 我们又走访了好几户这栋楼的居民。房子的受损情况大致相同。这时,我们的 调查采访又有了一个小插曲。随机敲开的一家住户是一个书法家。这位 70 多岁 的书法家家里挂满了字画,奖章。而且我发现,他家房子里的裂缝都用宣纸精 心包裹。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位老爷爷一进门就给我讲书法,只字不提地震 灾情。临行还给我题字相赠。随便一敲,就敲出一个书法家。这就是新闻工作 的乐趣所在,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遇到怎样的状况。

 就在我们“三下乡”的期间,四川的余震仍然不断波及到略阳。这让我意识到 了问题的严重性。很显然,房子了的裂缝告诉我这是一栋货真价实的危楼。像 这样的楼房,别说在地震时期。就是在平时居住在里面也是很危险的。

 像一单元的吴女士的回答一样。这栋楼里的居民,之所以冒险在危楼里居住。

 是因为天气炎热的缘故。时至 7 月,中午室外温度高达 30 多度。搭建在道路旁 边的帐篷内,最高温度竟达 40 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