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人才工作汇报材料两篇

乡村振兴人才工作汇报材料两篇

时间:2022-10-23 17:00:04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人才工作汇报材料两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人才工作汇报材料两篇(全文完整)

 

 乡村振兴人才工作汇报材料两篇

 篇一 今年以来,**着眼“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大力推进干部人才“一线集聚、一线锻造、一线激励”三大计划,全面厚植乡村振兴干部人才基础。

 一、实施“一线集聚计划”,为乡村振兴“输血造氧”。

 一是优队伍。按照“精通农业、投身农村、带富农民”发展思路,聚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调整优化农口县级领导干部 16 人,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遴选 90 余名市级农业专家组建 8 个市级服务团,采取“人才+团队+项目”方式联动开展“专家下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二是强结构。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注重选拔任用在吃劲关键岗位历练扎实、业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换届后全市乡镇领导班子结构更加年轻化,35 岁以下干部 154 名,30 岁以下干部 42 名。三是转方式。以“医联体”“校联体”建设为载体,建立教育、卫生等紧缺专业“市帮带县、县帮带乡、乡帮带村”三级联动帮扶机制,每年精准选派 100 名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驻点帮扶、50 名基层基础

 教育校长跟岗学习,促进专业人才在乡村振兴一线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二、实施“一线锻造计划”,促干部人才“淬火成钢”。

 一是实施“干部大培训、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行动。围绕现代农业、乡村治理、村集体经济发展,开设“水资源配置+抽水蓄能+新能源开发”三结合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专题培训课程,“滴灌式”培训乡村振兴干部 150 余人,以精准培训为乡村振兴一线干部充电赋能。二是实施“双向挂职”行动。从乡村振兴一线选派 39 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中央、省市及发达城市上挂磨炼,从农口部门、民生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选派 85 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下挂锻炼,助推乡村振兴一线干部成长成才。三是实施“专家人才下基层”行动。积极争取省级人才支持计划、博士服务团及“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等人才项目,组织开展“科技特派员”“专家下基层”“科技下乡万里行”等活动,推动 300 余名农业农村系统“高精尖缺”人才到乡村振兴一线,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解难题、育人才、搭平台。

 三、实施“一线激励计划”,为干事创业“保驾护航”。

 一是坚持正向激励。对担当在一线、破难在一线干部予以表彰奖励、晋升职级、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依托“**优秀人才培养选拔计划”“农业优才培养计划”等,对乡村振兴人才给予政策整合扶持、优质资源倾斜等支持。二是坚持从严管理。建立“红黄牌”预警处置机制,对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推进不力、不作为慢作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干部,量化扣分,“黄牌”预警、“红牌”下场,换届以来先后对 18名干部发牌警告。三是坚持厚爱三分。加大容错纠错力度,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真切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明辨“为公”还是“为私”,分清“无心”还是“有意”,判定“无禁”还是“严禁”,严格划分“失误、错误”与“违纪、违法”的界线。让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轻装上阵、全心攻坚,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善作善成。

 篇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作用发挥如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麟游县深

 入贯彻落实中省市有关乡村人才振兴的决策部署,加大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力度,乡村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乡村人才在助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基本情况 麟游县现有各类乡村人才 928 人,其中村“两委”常设村干部 263 人、农村实用领富人才 156 人、农林牧专业技术人才 84 人、乡村医生 83 人、乡村教师 342人。本科及以上学历 222 人,专科学历 203 人,高中及以下学历 503 人;35 岁以下 282 人,35 岁至 50 岁427 人,50 岁以上 219 人。

 (二)主要做法 1 1 、着力挖掘实用人才。每年开展乡村人才摸底和调研,对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按照行业分布、专业技能分类,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详细录入信息,为强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管理,奠定基础,提供便利。立足麟游发展实际,制定种养殖业实用人才提升规划,“菜单式”服务为全县 7 个镇培养起一批在产业领域能起到带头作用的“土专家”“田秀才”共 156 人。

 2 2 、全力抓好能力提升。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强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联系,先

 后组织7个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及66个村支部书记赴沛县等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先进经营管理模式,赴杨凌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参加理论学习班,促使镇村干部进一步丰富知识、更新理念、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每年定期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职业技能提升,从农业科技发展、农业发展理念、农业文化、产业管理等方面入手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近年来累计培训村“两委”成员、种养大户、合作社带头人、大学生村官达 1 万余人次。

 3 3 、合力加强激励保障。每年命名表彰一批表现突出、作用发挥强的村组干部、产业领富人,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尊重乡村人才,争当产业致富人的浓厚氛围。及时落实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等专业技术人才乡镇补贴,保障乡村人才薪资待遇。建立县委领导逢年过节慰问乡村优秀人才制度,增强乡村人才荣誉感和归属感。

 4 4 、强力发挥人才作用。鼓励和引导农村实用人才发挥自身特长,立足本村资源优势,成立种养殖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帮助带动全村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发挥领富带富作用。通过结对帮扶、政策宣讲、技能传授、争做发展示范户等方式,让农村实用人才

 充分发挥作用,带动全村规模化产业发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发挥农村实用人才领富能力,为创新创业的农村实用人才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引导大学生、退役军人参与领办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二、存在问题 1、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的需求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乡村实用人才是“三农”工作队伍中最懂农业、爱农村的主力军,也是广大农民中的优秀代表。目前麟游的乡村实用人才主要涌现在种养殖业致富带头人群体中,虽然近年来麟游农村领富带头人队伍不断壮大,但占农村总人口比例依然较小,乡村实用人才总量依然不足。

 。

 二是懂经营会管理的领富型人才不足。农村基层干部力有不逮,管理能力较低、效率不高、文化程度较低,对新事物、新政策的理解和认识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对新时期“三农”工作发展模式,如“互联网+”、农村电商产业、农产品深加工及包装、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乡村旅游与休闲康养等新业态的了解欠缺,在乡村振兴这场“战役”中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将才。

 2、培育和引进乡村人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村人口流失严重,结构分布失衡。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乡村外出务工人员呈不断增长趋势。

 乡村“空心化”“空巢化”“农业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不乏一些乡村致富能手、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向城市流动,造成乡村振兴主力军、建设者、受益者流失。

 。

 二是乡村人才培育实战化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各类人才培育主要采用集中轮训方式,多理论少实践,大多数乡村人才文化程度低,对理论知识接收慢,消化更慢,深入现场和实地开展培训更接地气、更易接受。

 三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问题依然突出。麟游县城所在地距离西安、宝鸡等中心城市相对较远,出行不便;乡镇驻地相对偏远,就餐、文化娱乐等设施有限,公共交通不发达,群众居住分散,深入村组、农户开展工作存在出行难、就餐难等问题,近年来人才引进难、留住难问题比较突出。

 三、意见建议 1、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用活用好乡村本土人才。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广大农民,因此乡村人才振兴必须坚持以农村为主体,重点开发和利用乡村劳动力资源,加快打造一支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进度,围绕新型职业农民知识技能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及市场经济理论知识培训等,建立政府主

 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同时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的政府支持体系,聚合多方资源,鼓励高校、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完善新型职业农民评选、培训、追踪服务等环节,吸引大学生,退伍军人及乡村本土人才尤其是青年农民等成为“新农人”。

 2、分层次、分领域、分方向地实施定向分类培养。构建并完善规范指导、技能培训、政策帮扶、教育管理综合一体的培养体系,制定人才培训计划。摸清农村人才底数,征求农村人才对培训的需求,精确培训对象开展培训。因人制宜设定课程,注重学用结合,依托职业学校、党校等培训平台,强化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能力,结合岗位实际,实施“专家授课+课堂培训+实地操练+创业指导+政策扶持”的精准培育模式,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搬到工作岗位,提升培训有效性。

 3、建立“专业技术人才”结对帮扶制度,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乡村的生力军作用。在农业、林业、教育、卫生等领域明确一批服务乡村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1 名专业技术人才+若干个乡村主体”的“1+N”帮扶团,入驻乡村挂职服务,建立一支农业农村急需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

 4、突出正向激励,引导各类人才下乡。改革和完善人才选拔制度,加快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注重从科研资助、创业贷款、职称评定、住房补贴、配偶和子女就业入学等方面着手,出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方面的意见,改善下乡人才待遇,拓展发展空间,强化表彰奖励,提高待遇保障,注重人文关怀,“激发”各类人才服务农村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