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文档下载 > 浅析焦虑学生的应对方法

浅析焦虑学生的应对方法

时间:2022-10-23 08:00:02 浏览次数:

篇一:浅析焦虑学生的应对方法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你知道何谓心理健康吗?

  • • • • (一)、身心健康的七大标准 (二)、心理健康的表述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身心健康 的七大标准:

  • 1、快食:吃饭不挑食、不偏食,津津有味 • 2、快眠:较快入睡,睡眠质量好,精神饱 满 • 3、快便:快速通畅地排泄,感觉轻松自如 • 4、快语:说话流利,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 5、快行:行动自如协调,迈步轻松有力, 动作流畅 • 6、良好的个性:性格柔和、适应环境,为 人处事好 • 7、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相处自然融洽, 朋友多

   (二)心理健康:

  •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对环境的高效而满意 的适应,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生命具有活 力,人的潜能得到开发,人的价值能够实 现。

   (三)心理健康的四个标志: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 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保持对学习较深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3、能调节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什么是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什么是心理问题?

  1、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的情形。

  2、心理的“正常”和“异常”之间没有明确的严格 的界限。

  3、人的心理及行为是一个由“正常”逐渐向“异常 ”、由量变到质变,相互依存、转化的连续谱。

  4、心理问题普遍存在,只是每个人程度不同。

   心理正常、异常的图示

  心理正常 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

  (心理问题、严重 心理问题、含部分 可疑神经症) 含变态人格, 确诊的神经症, 其他各类神经障碍

  心理不正常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心理困扰 2、心理障碍 3、精神疾病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

  • 1:如何适应大学的学习?——学习问题 • 2:我是谁?——自我认同问题 • 2: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社交障碍 • 3: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使自己达到最佳状态?——情 绪管理

  • 4:如何进行职业规划?——职业困惑

  • 附加:如何识别常见的异常心理?——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

  • 1、自我认同问题 (1)过度自卑 (2)过度自我认同 (3)自我中心 (4)苛求完美

   (1)过度自卑

   表现  自卑感是对自己不满、否定 的情感  往往是自尊心屡屡受挫的结 果。

   自我认识不客观,往往只看 到自我缺点而忽略了自我的 长处,不喜欢自己、不能容 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否定 、抱怨、指责自己。

   (2)过度自我认同是有点自我扩张的人 ,他们高估自我,对自己的肯定评价往 往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拿放大镜看自 己的长处,甚至把缺点也视为长处,拿 显微镜看他人的短处,把别人细微的短 处找出来。

  他们的人际交往模式是“我好,你不好 ”、“我行,你不行”。

   过度自我认同的人容易产生盲目乐 观情绪,自以为是,不易处理好人际关系 ;而且过高评价滋生骄傲,对自己易提出 过高要求,承担无法完成的任务、义务而 导致失败。

   自我中心表现

  自我中心的人凡事从自我出发 ,不能设身处地进行客观思考。

  只关心自己,一是当前先替自己 打算,不顾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他们往往以同学的导师或领袖 身份出现,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处事总认为自己对、别人错, 好把自己意志强加于人。因而他 们不易赢得他人好感和信任,人 际关系多不和谐,行为做事难得 他人帮助,易遭挫折。

   苛求完美

  表现

  1.追求完美的大学生对自己持过高的要求 期望自己完美无缺,却不顾自己的实际 状况。

   2.他们不能容忍自己“不完美”的表现, 对自己“不完美”的地方过分看重,甚 至把人人都会出现的,人人都会遇到的 问题都看成是自己“不完美”的表现, 总对自己不满意,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自 己的情绪和自信心。

   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乔韩窗口理论

  现代人有很多文化经验、科学知识,可说无所不知,但 却少自知。而自知乃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美 国心理学家约翰(Jone)和哈里(Hary)提出了关于人 自我认知的窗口理论,被称为乔韩窗口理论。

  他们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 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 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 ,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 会更多更客观。

   乔韩窗口理论(Johari Window)

  Joseph Luft & Harry Ingham

  自己知道 他人知道

  自己不知道

  公开我 盲目我

  他人不知 道

  秘密我 未知我

   从别人那里得到反馈

  别 人 知 道 的

  自己知道的

  自己不知道的

  给 予 别 人 反 馈

  团体成员行为面面观 –– – –– – – –

  公开区 盲目区

  别 人 不 知 的

  (A)

  (B)

  (C) 隐秘区

  (D)

  未知区

  防卫的、孤立的自我

  开放的、协调的自我

   努力缩小 我

  “未知”的

   不时回想自己日 常的言行;不时 弄清楚自己的感 受、想法。

  自我省察

   请我信任的人, 或者重视的人告 诉我,我到底怎 么样?

  以他人为镜

   尝试探索

  嗯……尝试让自 己去参与未体验 过的活动,从中 观察自己。

   借助测验

  呵……也可以

  请辅导老师给 我做测验。

   乔韩窗口

  他人知道

  Joseph Luft & Harry Ingham

  自己知道

  公开

  自己不知道

  盲点

  他人不知道

  隐藏

  未知

  真正成为开放、觉悟的人

   体验活动1:印象卡

  • 程序:

  • 1.自己对自己,用至少三组以上的形容词来描述你自己。

  记录下来。

  • 2.五个不同类型的了解你的人,让每个人分别给出至少 三组以上的形容词来描述你的特点。记录下来。

  • 3.进行比较,帮助自己认识自己。

   社交障碍——人际关系问题

   (1)师生关系的问题;

   (2)亲子关系的问题;

   (3)同伴或同学关系的问题;

   (4)对异性的看法问题;

   (5)人际交往障碍问题。

  

篇二:浅析焦虑学生的应对方法

  论应对心理压力的措施

  摘要

  压力与生活伴随而存在,人活着就有压力,不可能存在完全没有 压力的人生,外在的环境出现了变化,或者自己的内心出现了变化, 或者环境和我们的内心一同变化,压力就会产生,内心会出现不舒适 的感受,这种不舒适的感觉会影响到个体的日常生活,引起个体生理、 心理、行为上的改变;如果是持久的,或者是爆发式的压力,甚至会引 起个体的病理性表现,产生心理疾病或者躯体的慢性疾病,如此看来, 承受压力的能力和处理压力的方式,对于感受到压力的个体而言至关 重要.然而,我们必须要先了解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才能根治压力, 也才能减少压力对我们产生的负面影响,让人生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 展

  关键词:压力 心理压力 影响因素

   目录

  1 前言……………………………………………………………… ............................ 1 2 心理压力的含义与危害……………………………………………..............1 2.1 心里压力的含义..……………………………………………........................1 2.2 心里压力的危害..…………………………………………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生理症状…………………………………………………………..................2 2.2.2 心理症状………………………………………………………......................2 2.2.3 行为症状………………………………………………………......................2 3 心理压力的形成因素………………………………………………...............3 3.1 社会方面..…………………………………………………………....................3 3.2 生活方面..………………………………………………………........................ 3 4 心理压力的应对方法..…………………………………………….. ...............4 4.1 面对现实..…………………………………………………………....................4 4.2 宣泄法.………………………………………………………… .......................... 4 4.3 注意转移…………………………………………………………......................5

   1 前言

  在人的一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各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应 付新的要求,处理好了这些要求,个体才会健康的向前发展,社会化 才会完成这些要求,可能是外在环境施加给我们的,也有可能是我们 对自己提出的,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呈现,当下都会影响到个体已有的 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给个体造成压力。这种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也 是必要的,因为有了压力的存在,个体才会有发展的动力。

  然而,在面对压力问题时,大部分人往往会选择逃避或者退缩,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先入为主的偏见所造成的,如同 人们处理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时,会觉得对方不好相处,也是由于心 中所抱持的成见的缘故,因此,消除了成见,就会发现应对压力,其 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找到了引起个体产生压力的影响因 素,就会为疏导压力迈向了成功的第一步,与此同时,深入的了解压 力对个体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对个体个性特征完善和社会化进 程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心理压力的概念入手,逐渐地分析心里压力的危害,引起 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和采取怎样的措施去面对心里压力。

  2 心理压力的含义与危害

  2.1 心理压力的含义

  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生活中对威胁性事件或情境反映而形成的 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变化的一种身心持续紧张状态,它包含着 三方面的涵义:心理压力是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压力是对威胁性事件 或情境的反映而形成的;心理压力表现为认知情绪行为的有机结合, 由此可以了解到:为了顺应社会环境的要求或者感受到威胁性的生活 事件时,个体就会体验到心理压力,其整体平衡状态被打破,并且伴 随有生理上心理上行为上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自主的,也可 能是无意识的,事实上,个体的心理压力反应不仅受到压力的强度大 小和数目多少的影响,还取决于个体的内在品质,比如说对压力的承 受力,处理压力的方式,对于压力的认知评价与个体的个性特征等等。

  心理压力更多的强调在产生和调节压力时的一种心理指标,同样的外 界刺激,不同的人由于认知方式不同,因而感受到的压力强度也会不

   同,处理应对的措施也会有所差异。

  2.2 心里压力的危害

  不同的人,对于压力的观点不同,有些人会希望有压力,认为有 压力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进步,生活才会更精彩;而有些人则认为压 力意味着挫折,让人烦恼。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感 受到心理压力的存在压力与生活同在,没有人可以免疫,当压力特别 大的时候,就会特别容易生病,情绪脾气特别容易激怒;此时心理压 力会对个体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可见,完全没有心理压力和心理压力 过大都不利于个体的身心发展;然而,适度的心理压力可以使人的情 绪处于兴奋状态,活跃思维,提高反应速度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进 化论观点认为有限的资源导致竞争,而竞争就必然有压力;发展最快 的地区,压力也最大。调查发现:心理压力是造成身心疾病的主要原 因之一,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最主要的因素与心理压力有关的慢性 病,呈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大量的现实研究表明,心理压力的消 极作用甚于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症状:

  2.2.1 生理症状

  新陈代谢活动发生紊乱,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加强消化液分泌 减少,头晕头疼,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疲惫不堪,致使个体逐渐患 上各种慢性疾病,甚至诱发潜在的心身疾病,比如胃溃疡癌症,像感 冒也常找上精神紧张,神情沮丧的人,据调查,心理压力大的人精神 上负担较重,或悲观孤僻,或忧郁沮丧,或逃避现实,他们的感冒发 病率是正常人的 3-5 倍。疾病反过来又会导致消极的行为表现和心 理方面的种种不适。

  2.2.2 心理症状

  具体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对周围环境不满意,疲劳无力感、不安、 易激怒、反应过敏,可能会因为心理压力承受能力差而导致产生神经 质似的心理障碍,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情感淡漠、幻觉、妄想、自杀意 念等病态心理异常现象

  2.2.3 行为症状

   消极怠工工作效率下降,逃避责任跳槽;生活习惯改变;常与他人 发生冲突,人际关系恶化;不良嗜好增多,嗜烟、酗酒,甚至吸毒以 麻痹自己;,更有甚者表现为自杀、杀人等破坏性的病态反应,生理、 心理行为方面的压力症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的,当事情一件接一件的到来时,而个体又没有能力及时的解决,长 期下来就会感觉到没有办法集中精神,疲劳乏力,睡眠不好,烦躁不 安,工作学习效率下降,持续的心理压力更可能让个体常感到浑身不 适,得经常性感冒以及无名低烧,让个体的躯体机能减弱,生理健康 指数下降,即使去医院检查也查不出病因,而求助于心理学或精神病 学医生,治疗效果较好一些,较为严重的可能会有惊跳反应,产生心 理障碍或疾病,出现易激惹、抑郁、幻视、幻听等病理性表现。

  从上述三种具体的负面症状可以总结出:心理压力涉及到我们的 日常生活,影响我们的内在状态和内心体验,破坏我们的健康水平和 生活质量,也威胁到我们生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保护,因此,当感受 到心理压力时,要及时地寻找到造成个体感受到压力的影响因素,要 找出原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快速有效的消除心理压力,保持和维护 身心健康状态。

  3 心理压力的形成因素

  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心理压力 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个压力源:

  3.1 社会方面

  当今社会是一个“焦虑的年代”。社会在不断地发生着飞速和巨 大的变化。不良的社会环境可以引发人们不良的社会行为。当个体自 身的能力水平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需求时,便会产生自信心降低、焦 虑、孤僻等不良情绪。例如:在警察工作中,他们很容易受到性和金 钱方面的诱惑,而他们为了保证自己不受影响,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 心理控制能力与水平,由此会引发各种心理上的压力

  3.2 生活方面

  心理压力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必然的存在,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都 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从大的方面说,战争、地震、水灾、火

   灾等灾害,都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从小的方面讲, 面临一次考试或考核,自己生病或亲友生病,也会给我们正常的生活 带来意外的冲击和干扰,也都会成为我们心理压力的来源。心理学家 格拉斯通提出了会给我们带来明显的压力感受的几种类型的生活变 化:就任新职、就读新的学校、搬迁新居等;恋爱或失恋,结婚或离 婚等;生病或身体不适等;怀孕生子,初为人父、母;更换工作或失 业;进入青春期;进入更年期;亲友死亡;步入老年;

  4 心理压力的应对方法

  一个人不可能没有压力,只要他身上存在着压力,就会产生在压 力下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所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可采取下列的方法舒 缓情绪,排解积累的压力。

  4.1 面对现实

  现实生活是极其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对自己 有所要求。但是这种要求应该建立在实际的、力所能及的基础上。人 们所以感到工作、生活受到挫折,往往是因为自我目标难以实现,就 感到自卑失望,过高的期望只会使人误以为自己总是倒运而终日忧 郁。有些人是“完美主义者”,对任何事都希望十全十美。而世界上 的一切事情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所以,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客 观地评价事情、评价自己,得意黯然,失意泰然,在积极向上努力进 取的同时,拥有一颗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平常心,才能使自己心情 舒畅。另一方面,每个人又都有各自的性情、品格和所长所短,别人 不会都迎合你的意思,就像你自己也未必符合别人的要求一样。对别 人的要求越高,自己的不满情绪会越大。如果对别人的要求较低的话, 那么稍微符合你的愿望,你就容易得到满足。所以,既不要苛求自己, 也不要苛求别人。

  4.2 宣泄法

  宣泄法是一种将内心的压力排泄出去,以促使身心免受打击和破 坏的方法,通过宣泄内心的郁闷、愤怒和悲痛,可以减轻或消除心理 压力,避免引起精神崩溃,恢复心理平衡。“喜怒不形于色”不仅会 加重不良情绪的困扰,还会导致某些心身疾病。因此,对不良情绪的

   疏导与宣泄是自我调节的一种好办法。有人说:“一份快乐由两个人 分享会变成两份快乐;一份痛苦由两个人分担就只有半份痛苦。”如 果把自己的烦恼、痛苦埋藏在心底里,只会加剧自己的苦恼,而如果 把心中的忧愁、烦恼、痛苦、悲哀等等,向你的亲朋好友倾诉出来, 即使他无法替你解决,但是得到朋友的同情或安慰,你的烦恼或痛苦 似乎就只有半个了,这时你的心情就会感到舒畅,该哭的时候就痛痛 快快地哭一场,释放积聚的能量,调整机体的平衡,大雨过后有晴空, 心中的不良情绪会一扫而光。

  4.3 注意转移

  当与人发生争吵时,马上离开这个环境,去打球或看电视;当悲 伤、忧愁情绪发生时,先避开某种对象,不去想或遗忘掉,可以消忧 解愁;在余怒未消时,可以通过运动、娱乐、散步等活动,使紧张情 绪松弛下来;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可使 情绪理到缓解。就如我们所熟知的几位:司马迁著“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的《史记》,歌德世界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我们应该 多接触令人愉快、使人欢笑的事物。避免和忘却一些不愉快的事。与 其“不懈奋斗、孜孜以求”,最后“衣带渐宽”,面容憔悴,不如潇 洒一些,干点快乐的事。

  人们面对困境、情绪懊丧时,不防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这能使 人的心理和情绪发生良性变化,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使人战胜沮丧, 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就如那个有两个女儿的老太太似的,一个卖 雨伞,一个卖布鞋,只要积极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就可以为自己找到 一个合适的方法。压力无所不在,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心理压力问题, 并及时地、适当地通过情绪调节来缓解心理压力,为它找个出口,它 就不会给精神带来太重太大的伤害。

  因此无论用何种方法来稳定的情绪、健康的心理去直面纷繁复 杂、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社会,只要有用,只要适用,都可以用来 帮助自己。

  

篇三:浅析焦虑学生的应对方法

  毕业论文

  题 目:中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问题的提出………………………………………………………………………1

  (一)选题的背景…………………………………………………………………1 (二)研究的问题…………………………………………………………………1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1 (四)研究方法……………………………………………………………………1 (五)研究的重点、目标和创新之处……………………………………………2 二、文献综述…………………………………………………………………………2 (一)概念…………………………………………………………………………2 (二)相关研究……………………………………………………………………3 三、学生厌学的现状调查…………………………………………………………3 (三)研究呈现……………………………………………………………………3

  1、家庭因素………………………………………………………………4 2.学校因素………………………………………………………………4

   3.学生自身的原因………………………………………………………5 四、结论与建议……………………………………………………………………5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中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和当代 学生的学习现状,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等手段,了解了中学生 厌学心理现状、厌学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三方 面:(一)了解厌学的心理现状;(二)了解厌学产生的原因并分析其原因;(三) 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生 厌学心理现状 原因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的背景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 重要职责。尤其是作为一名班主任,通过与学生的接触、交谈,我深深体会到学 生的思想、心理和情绪千差万别。同时,我发现具有厌学情绪倾向、不喜欢学习 的学生,使得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充满艰难与挑战。为更充分地了 解学生的心理,助于今后的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我选择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并进行了个别访谈。

  (二)研究的问题

   主要了解中学生厌学的心理现状及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找出相应 的对策。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个别访谈,反映出家庭、社会、学校所存在的问题,以便为班主任工

  作和其他教育者提供信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并找出对应的 对策,以把学校变成学生学习的天堂,使学生愿意学、乐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 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研究方法 以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为主。通过文献查阅、网络查找、 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搜集资料,在此基础上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方 面的知识,进行科学的资料分析和研究。文献分析法主要是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相 关文献资料,利用中国期刊网进行文献初级搜索和跨库全文搜索。问卷调查法是 通过设计成若干具体问题,发放给学生填写,分封闭式、开放式、半开放式三种 问题设计形式。访谈法是在访谈提纲的指导下与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谈话。

  (五)研究的重点、目标和创新之处 研究重点:对中学生的厌学现状,厌学心理进行解剖。

  研究目标: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对策。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 教育转化,为以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研究的创新之处:通过对特定学校特定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对个别 突出学生进行深入访谈,请其对自己对产生厌学的原因进行全面总结,并以此提 出解决的对策。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指出: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 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一旦造成厌学的客观 条件并对其产生作用,便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 行为。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以 及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

   厌学症与一般的厌学情绪不同,是对学习产生厌恶、反感或无所谓的心理倾 向。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负担,把学习作为一件痛苦的事情, 不能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逃学或旷课,严重的会导致辍学。

  厌学情绪是一种正常的不良情绪或者说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具体表现有 三个方面:其一,课堂上,时常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瞌睡、做小 动作、搞恶作剧,干扰课堂,甚至实行不动手、不动口、不动眼、不动脑的“四 不主义”,视上课为坐牢;其二,课后不愿复习和做作业,或者抄袭、偷工减料, 少做、漏做,字迹潦草,甚至不做,对考试、测验无所谓,只勾几道选择题应付 了事;其三,逃学、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等。总之,厌学者总幻想离开学校、 课堂,离开老师、作业、考试,做一些不动脑不劳力的事,总想冲破校园纪律, 自由自在。可是,空虚、孤独、无聊也常常伴随着他们,因此,经常以吸烟、上 网、玩游戏、谈恋爱等自我麻醉。

  (二)相关研究 对厌学原因的分析中,认为厌学原因主要是:学习负担过重,46.26%的学生 认为作业量太多,睡眠严重不足,有 62.62%的学生每天只睡 7 小时以下,睡 眠达 8 小时的占 28.74%,达 9 小时的只占 8.64%;考试焦虑,91.1l%的学生对 考试有不同程度的压力,其中认为来自同学之间激烈竞争的占 51.69%,来自家 长的压力占 41.20%;人际关系不够正常,学生与家长之间关系不够协调的占 40.86%,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的占 51.63%,认为老师太哕嗦的占 33.93%, 认为老师有偏心的占 21.40%。

  三、学生厌学的现状调查 1、我国某城市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小学厌学率达到 30%,而实际情况可 能比此数据还要严重。

  2、中国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课题组对某两所中学的调查显示:59.3%学 生有厌学情绪。

  3、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数字统计显示:受调查的 80%以上的学 生都有厌学情绪障碍。

  4、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目前约有 70%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 学心理,有 30%的小学生和 70%的中学生有心理疾病。

   (三)研究呈现 以上数据说明,中学生的厌学情绪已经成为阻碍学生学业顺利完成,身心健

  康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表现尤其突出,而引起的原因也是 多方面的。如从与同学的交谈中发现,李平同学有严重的厌学情绪,其原因主要 是父母的关系不好,对李平缺少关心、了解、沟通和教育,加之中学学习内容的 加深,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及时适应,引起学习下降而产生自卑心理,教师的 误会和不信任,更促使他产生逆反心理,而自身的自制力和毅力较弱,进而产生 了严重的厌学心理。另外一名学生也有厌学情绪,而引起的原因是父母经常在外 打牌、做生意,由于是独生子,一旦其学习不理想,就粗暴地打骂,从而形成了 严重的代沟,且初中的学习内容也更深了,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不认真又要受 到老师、家长的批评,所以产生了逆反心理,干脆就放弃、不学了。父母对孩子 的成绩表面很重视,考好了,进行奖励,不好时,严厉打骂,其实是对孩子的内 心需要缺少了解,缺乏沟通;且父母不在家时,爷爷奶奶又过分溺爱,养成了孩 子的贪玩、没有责任心、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还有同学他们缺少的是一种心理 上的理解和教育,不知道读书是为了什么,加上知识的加深、外界的诱惑、父母 的溺爱或者粗暴态度,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虽然我们访谈的大多是学习不太好的 同学,但学习好的学生同样有厌学情绪,只是他们的自制力好一些而已。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查阅有关文献,分析显现的问题,我在思考,现在 的教育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家庭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可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 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呢?通过访谈和调查,获得了一些什么信息呢?以下是我根据调 查进行的分析。

  1、家庭因素 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 通过家访和访谈,我了解到李平同学的父母关系不融洽,把孩子寄养在家后 都出去打工了,平时极少回家,对孩子的了解、关心和沟通也仅限于每个星期的 一两次电话。而在家里,由于小孩较少,爷爷奶奶对其疼爱有加,什么都不让他 干,且只要他想要的东西,都尽量满足他,进而养成了他贪玩、任性、以自我为 中心性格。又如,13 岁的男孩张风,小时候父亲在外地工作,接触较少,父子 感情隔膜较深。后来由于工厂效益下降,工作不顺心,父亲的脾气变得很差,经

   常打骂张风。近两年又由于父母感情破裂,家庭矛盾升级,张风更是成为父亲的 “出气筒”。在与父亲的长期对抗中,张风也变得暴躁、冲动,有严重的攻击性倾 向,人际关系孤立,经常逃学和离家出走。课堂上注意涣散,喜欢搞小动作或恶 作剧来吸引他人的注意,以此为乐,学习成绩极差,成为学校最头疼的学生之一。

  2.学校因素 (1)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东西被偷或者被同学欺负,导致无心上课,注意力不集 中,最终因为学习赶不上而产生厌学情绪约占有 11.2%。

  (2)评价制度不当

  很多学校的教师考评制度以“事”为本,忽视教师的个体差异,把考评作为评 定、比较和区分教师的手段;在考评方式上,采用单一的基于结果性的评定,这 种终结性评价只重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以“分数”作为惟一评价依据。这种考评, 往往是奖励了部分,鞭策了个别,而大部分教师处于被动状态,致使大部分老师 也不得不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好坏。a 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就表现为片 面追求对优等生的教育,忽视对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教育、德育教育和行为习惯培 养,从而使成绩中下的学生认为老师只关注学习好的,不关心自己,所以这些学 生开始自暴自弃,学习氛围也不断下降,使李平这样的“双差生”逐渐蔓延。

  (3)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恰当 教师情绪烦躁、教育行为粗暴也会使学生惶惑不安,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 害,产生过度焦虑、压抑心理甚至抗拒、逆反心理,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进取 心,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人格、情感的健康发展。从访 谈中我们了解到,李平同学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非常不 满。这说明,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心理会造成很深的影响。

  3.学生自身的原因 (1)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则是事倍功半。

  如李强,品行优良,学习勤奋。老师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对学习的各个步 骤要求,如预习、听课、复习等,他都长期坚持,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外,笔记 都做得相当整洁、清晰,任何细微的知识都不放过。这样的学生,按理说成绩应

   该是不错的,可他的成绩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他没有通过理解去掌握知识,而 是不假思索地重复,多次重复直到大脑中留下基本印象的最低效率形式的机械学 习。这种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的学习方法,使其学习成绩不理想。

  (2)没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 陕西省泾阳县王桥中学陈宣老师对该校七年级 244 名学生(男生 130 名,女生 114 名)进行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得出以下结果:

  “为了自己的学习目的而努力做着”的 184 名,占 75.41%;“自己只做了一半” 的 35 名,占 14.34%;“没有为学习目的去做”的 25 名,占 10.25%。

  四、结论与建议 从调查结果及以上的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学生厌学心理较为普遍,必须 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而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等 各个方面,这也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 在分析原因的同时,找出解决的对策。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消除学生的 厌学情绪。

  (一)加强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由于处在初一年级的李平,正是 13、14 岁青春发育的转折时期,孤独感、 逆反心理较强,他觉得父母不关心他,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使得他自暴自弃, 甚至走极端。其实他的心理非常渴望得到父母、老师的理解、尊重、信任和关心, 所以家长、老师要多与其沟通,让他知道父母、老师都没有放弃他,是信任、关 心他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至关 重要。父母的处世态度,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对孩子的学习和思想 造成直接的影响。而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父母对子女学习所持的态度。总的来说,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能过高,要求也不能太严,应与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发展 水平相适应。俗话说:跳一跳,够得到!父母提出的学习要求,只有在孩子能力 范围之内,他们才能发挥出学习的最大潜力。另外,父母还应以国家和民族的利 益为重,深刻认识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切实纠正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 不正确的认识,积极鼓励孩子树雄心,立壮志,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学习。这对于 激发子女的学习积极性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加强家校沟通,多于家长交流子女的教育问题,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帮助

  孩子纠正厌学心理情绪。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教育工作者应积极与学生 家长联系,使双方的信息得到及时沟通与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应积极进行 心理疏导,决不能任其自流,更不能实行强制管理;否则会加重学生的厌学心理, 使问题更加难以解决。家长应努力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了解孩子的性格,尽量 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家长并非永远都是对的,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要 勇于承认,以利于父母与子女建立和谐的关系。学校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对行为上过于放任的学生按规定给予适当的处分是必要的,但更多的要考虑学生 的想法,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诱导,提高学生抗御挫折、精神压力的能力, 增强学习信心。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要建立和谐的关系,关 心,爱护孩子,特别是尊重、了解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更多的个人空 间。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自己的子女,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 教师”。

  所以,如何让李平同学改变贪玩、我行我素、自我中心的性格,使他安心 学习,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在家里,李平的父母应多花时间和精力去关 心、了解他,改变粗暴的教育方式,李平的爷爷奶奶对李平也应严格和疼爱相结 合,不能溺爱。同时,家长和老师都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其正确 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无小事。学校应建立健全对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制度,

  注意细节的规范和完善。比如寄宿制学校,宿舍墙上应该提醒“勿存放贵重物品” 或“贵重物品需妥善保管”;加强道德教育、理想教育与伦理教育;对学生之间因 家庭条件可能引起的不良情绪,学校应善尽教育之责,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友 好相处,教育他们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学生。其次,学校应加强安全教育,将其纳 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财产使用和保管方面,应在开学、放假时适时提 醒,通过举办讲座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强调对人生和生活负责任,并通 过一些负面案例教育,引以为戒,从而使学生快乐地度过学校生活。

   王丽本是个学习中上的学生,可就在她刚上初中不久,父亲给她的一百元伙 食费在宿舍里不翼而飞,她的心情就变得极差,由于害怕父母打骂,一直都不敢 跟学校和老师说,直到班主任发现她上课无精打采,学习也从班上的十几名下降 到四十几名,经过班主任的耐心开导,她才说明了原委。通过学校的努力把丢失 的钱物找回来了,她的学习又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完善评价制度 首先,评价方式要保证教师、学生的发言权。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不应 将教师、学生置于被动受审的地位,应强调教师、学生自主评价意识,提倡教师、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让教师、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反思和交流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

  其次,评价主体应实行多元化。即家长、学生、同事、领导等的评价内容应该多 方面结合。对教师的评价除传统的教学态度、教学成绩、班主任工作之外,还可 以包括社会活动情况、自身形象和素养、与学生、家长、同事的关系等。对学生 的评价也应该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而不应只注重学生的 成绩。再次,评价形式应坚持多样性。对教师的评价除了各项成绩指标外,还应 该采取听课、学生访谈、教师自评、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综合评定;对学生也同 样要注重综合能力的评定。第四,评价内容要全面。对教师的评价不能只限于学 生的学习成绩,应全面评价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质指标,如教师的职业道德、 敬业精神、文化素养、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参与和共事能力、反省与计划性及 科研意识等。

  所以,学校只有改变以前过于注重教学成绩的评价制度,通过教师评价、学 生评价和教学评价的综合考评,才能使老师乐教、学生乐学,真正的从总体上提 高教学质量。

  (五)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情感融洽,不仅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 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与主动性。课堂是老师,课外是朋友,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平 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老师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其闪光 点并给予充分肯定,给予鼓励与表扬,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课,以积极的态度, 积极配合教学工作。这样的老师也必定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与认可。著名教育家叶 圣陶先生就十分注重师生之间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

   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 要学生做我的朋友。”

  通过访谈也清楚地了解到,造成李平厌学、逃学的另一个原因是在某次上课 时,老师的一句无意的气话深深的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从而使他刚刚建立起来的 信心又丧失了。所以,老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并且平等地对待学生。

  (六)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 调查发现,学习基础不好是产生厌学的重要原因。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逐步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是学生热爱学习的心 理力量。教师应对学生一视同仁,少用惩罚、责骂等强硬教育方式,坚持正面教 育,经常寻觅、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吝啬表彰学生的点滴进步。对于有厌 学倾向的学生,教师要经常与其交心,把爱和期望传递给他,帮助他发掘学习的 兴趣。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

  比如李平同学之所以厌学逃学,重要的原因是当他做错事,或者逃课时,老师没 有及时与其进行沟通,掌握其心理;在他有进步时,老师没有及时给予表扬,严 重挫伤了他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只是为了优等生,或者完 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的,必定是失败的。

  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育方法。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优秀教师上课, 能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运用启发式,创设问题情境,激 发学生积极思考,不仅动脑,还要动手动口。因此,能够紧紧抓住学生,引起探 索,培养训练学生的能力。这样的教学,不会使学生厌学,出现的是生动、活泼、 积极主动的学习局面。

  (七)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应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 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 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培养新世纪的合 格人才,这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根本大计,我们必须怀着这种紧迫感 和使命感,努力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新途径,尽快实现基础教育的转轨。

  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学校是学生成 长的摇篮。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首先:学校应积极改革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

   真正实行素质教育,彻底摒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 校园学习环境。比如,在考试之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

  英语节,科技节,传统文化节,体育节等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努力 减轻他们的学习心理负担。

  所以,我校积极举办春、秋季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寝室文化节,画展、书法 比赛,科技竞赛、夏令营活动,使学生在劳动和社会实践中获得快乐、培养能力。

  (八)加强学习目的和动机的教育 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学习上表现出积

  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学习不是为别人而学,而是为自己学,自身的素质提 高了,才能施展出自身的才华与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为祖国效力。当今科技 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社会需要的是智力型人才,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 不能掌握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就无法在社会立足、生存。

  整个社会应加强“尊重知识,重视教育”的舆论宣传,大力培养热爱学习,以 读书为荣的社会风尚,形成一种全社会都尊知重教,爱学乐学的社会心理风气。

  当然,这是我们个人无法控制的。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 帮助他们分析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学习的 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激发他们学习上的“悟”性,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和方向,消除“读书无用”的心理,端正学习态度。

  综上所述,当代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复杂多样,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 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学生自身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 齐下。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不断深化 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才能有效消除厌学情绪 的蔓延,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地发展。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王怀珍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 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 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 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这三年中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 帮助。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 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和评议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张万兴:《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1l—1) 林璋:

  《让学校成为每位学生的乐园一谈厌学情绪》(中国教育在线校园通讯社, 2006—2—7) 孙云晓:《您了解今天的中小学生吗》(《中小学管理》,1999 年第 11 期) 陈宣:《当前乡村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目的及学习动机探析》(2007—3—15) 卢作霖:《素质教育》(2006—7—2)

  

篇四:浅析焦虑学生的应对方法

  我国当前的教育要求不断在提高,教学内容不断在变化,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比以前高了几倍,这就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的 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该是悠闲、快乐的双休日,可他们却要奔波于各种 为他们特设的学习场所。经过了一天的学校生活,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们都在悠闲自 在地欣赏电视节目,而小小的孩子还要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电视中精彩的 节目对他们来说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们的负担实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开始 厌学,有些孩子因为不堪忍受而逃学拒学,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烦恼。因此, 找出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找到矫正的路子,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走出困惑,重树信 心,变“厌学”为“乐学” ,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中学生厌学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 1、缺乏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学生的 学习动机往往和学习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着。学习效果好,就能增强学习动机;长期学习效率 不好,就会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

  2、心理因素: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转折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少年到青年 的过渡期。其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想得多、做得少、情绪不稳定、意志不坚强。

  (二)学校教育方面 1、 教育方面。

  在教育方面虽早已高举起 “素质教育” 的大旗, 但并不意味着 “应试教育” 已退出历史舞台。传统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

  这使得学习竞争激烈,学生的压力大,心理负担沉重,当然会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哪里 能谈得上喜欢呢? 2、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方向与方法的不当会导致中学生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频繁 的考试使学生疲于奔命,在超负荷的状态下,学生对学习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

  3、师生关系。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 ,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 积极性。从我从教这十年来看,由于老师希望看到学生好的一面,对于学生出现的失误总感 到失望或沮丧。

  4、学生间关系。由于中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接受知识水平不同,造成学习成绩的不平 衡,学生之间出现歧视现象。

  (三)家庭方面 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中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 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 指示器。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为:

  1、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有一部分生活富裕而父母文化较低的家庭,在他们身上,丰厚 的物质财富与贫瘠的文化素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2、要求过严、期望过高或态度粗暴。有一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孩子 的学习抓得特别紧, “要好好学习, 认真读书, 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 是孩子接受最多的信息。

  3、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是孩子成长的阶梯。

  (四)社会影响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 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电子游戏、 打牌赌博、黄色书刊影碟等等,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读书无用” 、 “金钱至上” 、享乐主义、 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

   么,最终厌学。可见,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生、学校、 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综合治理,探索纠正厌学心理的对策。

  二、矫正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措施 (一)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 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 学的冷遇,因此他在学习上就会;悲观失望,学习对他们来说便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根本谈 不上兴趣相爱好。

  (二)学好新课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旨,将“以学生发展为本”贯穿全过程,它倡导的新的 学习方式的特征是 “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交流与合作。

  ” 主要想调动厌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就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且要进行分层教学与小组活动。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不同 的个性特长及心理品质,不同的知识经验及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运用多 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

  (三)让学生感受关爱,特别关爱学差生 关爱学差生要转变观念,更新思想。不能用学习成绩这把尺子去衡量学生,这种做法会 不可避免地在对学生的认识和评价上产生偏差。国家需要我们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人才。关爱学差生要从心理去关爱。关爱学差生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我们要采取不同的 帮扶措施,或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或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公平”的眼光尊重他们,以“期待”的眼光激励他们,以“宽容”的眼光启发他们,这 样才能让他们消除厌学的情绪回到集体中来。

  (四)积极为学生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 “人性中最深刻的禀性就是被赏识的渴望” 。赏识是提高学生进取心的不竭动力。学差生 之所以为差,是因为他们根本从来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以至破罐子破摔。难道他们真的 就一无是处了吗?不!没有不成材的学生,只有不会开发学生潜能的教师。小学生喜欢表现 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对“厌学生”来说同样是很强烈的。

  (五)帮助家长转变教育方法,建立家长学校 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要通过家长学校、家 长会、家访、订家教周刊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宣 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 培养自控能力等,我认为可以从每个班中选出一些有教育方法或不懂如何教育子女的家长代 表,定期让他们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交流,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些辅导和咨询。

  (六)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 的。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随意迁就,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 力方向。学生心中有了确定的目标。就会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去努力。

  三、小结 总之, 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 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 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

  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 决问题。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 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 康成长的历程。

  

篇五:浅析焦虑学生的应对方法

  凉山小学二年级

  可编辑课件

   导语:我仰卧在水清沙白的海滩上,沙子细而 柔软,我感到非常的舒服。我能感受到阳光的 温暖,耳边能听到海浪拍岸的声音,思绪随着 它的节奏而飘荡,涌上来又退下去。温暖的海 风轻轻吹来,又悄然离去,它带走了我所有的 思绪,只剩下那一片金黄的阳光和不停地拍打 着海岸的海浪。我能感受到细沙的柔软,阳光 的温暖,海风的轻缓。我的心浸润在这一片蔚 蓝的海天之中。

  可编辑课件

   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四种表情—— 喜、怒、哀、惧。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图中主人公的表现, 说一说他们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可编辑课件

   喜

  怒 哀

  可编辑课件

  惧 6

   选10位同学为一组,同学与 同学之间不能用语言,只能做表 情。由第一位同学开始表演一种 情绪(喜、怒、哀、惧任选), 再逐个传递,看他们表现出的情 绪有无误差,有多大误差。

  可编辑课件

   情境 考试得了优秀等级

  填表格

  当时的情绪表现

  产生该情绪的原因

  不做家务,妈妈批评了我 上课走神,被老师批评教育 班上的同学不服从我的管理 得到爸爸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听到别人背后议论我

  爸爸强行关掉我喜欢看的电视 节目

  上课时,同学不小心踩坏我的

  钢笔

  可编辑课件

   诉说你的心情

  丰富多彩的情绪 构成了我们多姿 多彩的生活。

  可编辑课件

   从前,有一位奶奶,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 伞,小儿子开了家洗染店。天一下雨老奶奶就发愁地 说:“哎!我儿子洗染的衣服到哪里去晒呀!要是干 不了,顾客就该找他的麻烦了……”

  天晴了,太阳出来了,可老奶奶还是发愁:“哎!看 这大晴天,哪还有人来买我儿子的伞呀!”就这样, 老奶奶一天到晚,愁眉不展,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一位邻居见她一天天衰老下去,便对她说:“老 奶奶,你好福气呀!一到下雨天,你大儿子的雨伞就 卖得特别好,天一晴,你小儿子的店里就顾客盈门, 真让人羡慕呀!”

  老奶奶一想,对呀!我原来怎么就没想到呢!从 此以后,老奶奶不再发愁了,她吃得香,睡得甜,整 天乐呵呵的,大家都说她好像变了一个人。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可编辑课件

   法拉第利用看马戏和喜剧的 方法来增强体质说明了什么?

  可编辑课件

  11

   请几位同学分别举一个情绪对自己造成消极影响或 积极影响的事例。

  情绪对正常水平发 情绪对身体健康 挥的影响(三点) 的影响(一点)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可编辑课件

  12

   现象一:很奇怪自己心情好的时候, 背很长的课文也不费劲;可心情不好 时,就算是不长的课文也会花很长的 时间;当我会有新点子、好主意,创 造性思维的火花会不断涌现;而痛苦、 悲伤时,常会觉得脑子不好使,更别 说什么创造性思维了。

  可编辑课件

  13

   现象二:

  小学,考试成绩总是平平,老 师常常批评,心里悲观失望, 总提不起精神,常怀疑自己的 智力。进入初中,科目增多, 难度加大,但我第一次考试成 绩比较理想,受到老师鼓励与 表扬,感到心情很愉快,更增 添了学习的动力,学习成绩稳 步上升。

  可编辑课件

  14

   情绪对正常水平发 情绪对身体健康 挥的影响(三点) 的影响(一点)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可编辑课件

  15

   小结----情绪对人行为的影响

  情绪就象“神奇果”, 会对人产生神奇的作 用。有时,它会使人 精神焕发,干劲倍增;

  有时,它会使人无精 打采,萎靡不振。情 绪影响人们的行为, 影响人们的生活。

  可编辑课件

  16

   小结----情绪对人健康的影响

  (1)积极作用:会使自我感觉良好、精神振奋、 心态平静、舒畅,整个身心处于良好状态。

  (2)消极作用:可能引起种种生理和心理疾病。

  英国有位医生调查了250名癌症患者,发

  现有62%的人在发病前都受过强烈的精神

  刺激。有人经过调查发现固执、好争辩、

  急噪、爱生气和爱发脾气的人最爱得冠心

  病。

  可编辑课件

  17

   忧愁、顾虑和悲 观可以使人得病;积 极,愉快和坚强的 意志,乐观的心情, 可以战胜疾病,更可 以使人强壮和长寿.

  -----巴甫洛夫

  可编辑课件

  18

   含义

  一 情绪万花筒 绪丰

  富

  多

  样 的 情

  二 情绪与生活

  四大基本类型

  情绪与个人的需求

  丰富多样的特征 神奇的作用

  积极的作用 双刃剑

  消极的作用

  可编辑课件

  19

   老师送给大家的寄语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 制它的宽度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决定容颜,但你可以改变气质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心,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可编辑课件

  20

   • 利用周末,记录自己一周以来产生“喜、 怒、哀、惧”四种情绪的次数和时间, 并分析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

  • 请同学们设计一句关于情绪的格言,并 把它制作成书签送给你自己,送给同学, 送给亲人……

  可编辑课件

  21

   祝愿大家 笑口常开 永远快乐!

  可编辑课件

  22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篇六:浅析焦虑学生的应对方法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应对措施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 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 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如何使他们 避免或消除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 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平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 和心身疾病的发生,为此,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的总结, 据此分析原因,并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望有利于 建立和完善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这项重要项目。

  [关键词] 大学生 ;

  心理健康 ;

  对策 目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比较多的。由于人们在认识上存在一 定的误解与偏差,以为只有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症状才算是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因而忽略了大学生一些心理异常的早期表现。近年来,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大学 生行为偏差的个案不断增多,大学生出问题的报道也频频见诸各类媒体, 2003 年 7 月 15 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二女生“鸽子”从宿舍楼 9 层一跃而下;03 年 12 月 5 日,中国人民大学一名男生从第 4 教学楼 6 层跳下;2004 年 3 月 3 日,北 京林业大学一名女研究生在宿舍上吊自杀,西安某高校为情跳楼(自杀)……, 当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的阴霾还在人们心中徘徊时,2006 年 8 月 8 日,江 西中医学院 22 岁大学生李征用镢头 20 分钟连砸 8 人,7 死 1 伤。还有用硫酸伤黑 熊,用微波炉烤小狗,因被劝退学自感无法面对家人便杀死自己的奶奶和父亲…… 大学生这些典型的例子,一个个悲剧折射出种种问题等待我们去思考、去分析。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一些权威机构的 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他们的精神行为阳性检出率约 为 16%,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 50%左右。这些违法犯罪、思 维失常、轻生等案例或许在社会的大环境里不足为奇,但和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

   生联系在一起,还是让人心里沉甸甸的。不得不使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对大学生心 理健康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

  那么,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就目前来看大学生

  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呢?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一,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具体表现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 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 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 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 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

  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 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 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 矛盾等。

  (二)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大学常常被形容为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作为 学生从中学到社会的一个过渡,大学生在这个“小社会”中,容易表现为这样那 样的不适应,具体如下:(1)众所周知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在未上大学前大 多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备受学校和同学的关注,因而往往表现的比较自负要强, 自尊心强,而大学把这些“佼佼者”聚集到了一起,每个人都发光闪亮,每个人 都发现自己的光芒不再独一无二,于是瞩目消失了,优越感也随之消失了,巨大 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2)部分的学生有住校的经历,但少部分学生 没有住校经历,都是和家人住在一起,但进入大学,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 常生活都要自理,平时习惯依赖父母的人,做起这些事来就会显得措手无策,这 种变化也会给精神上带来压力。(3)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 输了考上大学就等于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当这些学生进入大学

   后,却忽然发现原来并不是那么回事,考试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就 业的压力更是令人担心。(4)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 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一堂课讲十几、二十页,完 全靠自己课外自习的学习方式很不习惯,导致课业的落后,从而使原本强烈的自 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对自己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2,人际交往障碍。从人的本质上来看,人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总 和”,人要想在社会上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这种复杂的关 系。尤其是对大学生而言,进入大学,原来相对稳定、熟悉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 变化,大学开放的学习环境和较为宽松的管理模式,不仅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文化修养、行为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更为重视和强调个人的兴趣 和发展。加之接触的老师、同学来自不同的省份和地区,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 有很大不同,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去适应全新的环境。

  但由于他们交往能力有限、交往方法不当,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导致失败,交往 失败的影响又使得一些人把交往看成是一种负担,渐渐地使这些学生变得封闭自 己或上网寻找慰藉,从而忽视与同学、朋友、教师之间的人际活动。

  还有诸多主观原因造成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主要表现在:(1) 社会认知不当。大学时期是人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强烈、最明显的时期之一,他们 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探索并确定人生之路的发展阶段,因而难以正确全面认 识自己、评价自己,不能正确与别人进行比较,有些学生专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 的长处相比较,越比越气,由此形成自卑心理。在对他人认知方面,由于认知偏 差的影响,大学生存在着简单化、情绪化、主观性强等特点,容易对别人产生“信 任危机”,从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2)遭受挫折,归因不当。任何事 情的发生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在工作学习中每个人都会遭遇挫折,但如果不 能正确归因,挫折的消极影响就会成为人际交往的障碍。在现实中,有的大学生 把他们交往的失败仅仅归于一种原因,以致产生自卑心理。如有的大学生在众人 面前发言屡遭冷淡和交往效果不如意,就埋怨、哀叹自己天生不善交往,是个招 人烦、惹人厌的倒霉蛋。以后他们遇到类似场合,就会逃避,远离群体(3)过分 自尊或嫉妒。大学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成熟和自尊需要进一步增强,大学生非常 看重自己同别人的关系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自尊心特别 强的大学生会因此变得敏感而多疑。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弱点或遭遇挫折后,为了

   维护自尊,就不愿意参加竞争性活动,不愿意与人交往;所以嫉妒是产生人际交 往问题的又一因素 。

  3,恋爱问题。大学生恋爱人数日益增加,而且越来越早期化。

  现在大学生中恋爱问题也是心理问题的主要方面。恋爱是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 要内容。他们正处于所谓“恋爱季节”,限制他们恋爱是不实际的,只能正确引 导。围绕恋爱产生的心理问题有多种表现:有的因没有异性朋友而难耐孤独,烦 躁,情绪不定;有的一厢情愿陷入单相思,无法自拔,引发情绪低落;有的面临 几个追求者无法选择;也有的发现两人不合适,想中断关系的;有因误会或为误 解、猜疑所困扰,忧心忡忡、郁郁寡欢的;有为失恋痛不欲生,并由此而产生强 烈自卑、忧郁、焦虑、悲愤甚至绝望的等等。恋爱最使人激动,也最易于给人带 来痛苦。因恋爱引发的抑郁、精神障碍,甚至自杀、他杀,在大学校园也不在少 数。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剖析

  当代的青年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生理发育基本成熟、 心理发育尚未确定,尤其是情感丰富与情绪不稳定的矛盾状态十分明显加之社会 转型、改革开放、经济转轨,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 发生了深刻变化,引起了人们心理的巨大震颤。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身心发展不平衡 由于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待、过分保护、关爱,造成孩子生活能力差,对 家长的依赖性强,导致孩子认知和情感发育不正常,致使当前大学生心理断乳期 延长。当前,许多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和关心。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大多数家 长把孩子生活中所有的琐事都承包下来,造成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对家长依赖性 强。过分的溺爱易造成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认为别人的付出是应该的,自 己有权利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而无需尽义务。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行动时不 考虑后果。孩子生理成熟了,认知能力和心理却未成熟,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

  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 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 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可以说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从高中开始就已经

   存在,父母整天的叮嘱、监督、束缚和管制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使他们产生了强 烈的抵触情绪。这些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其心理失衡,严重 的会形成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在新生入学时呈现潜伏状态。由于摆脱了高考的压 力,学生普遍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可以暂时远离紧张的学习生活。告别了高 中阶段高密度的课时、繁重的作业和频繁的考试,学生体会到了难得的轻松感觉。

  开始了在学校的住宿生活之后,他可以长时间脱离家长的监督和管束,从而获得 了从未享受过的独立和自由。陌生的大学校园环境也使学生感到新鲜与好奇,对 新事物和美好未来的憧憬使其暂时忘却了心中的烦恼。尽管新的校园生活环境为 学生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进行自我调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把 握住这个有利的时机。高中时期形成的心理问题,在新生入学阶段,其症状往往 有所减轻甚至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己经彻底摆脱了心理问题的困扰,心理 障碍仍以潜伏的状态继续伴随着他们,一旦遇到其心理压力过大或出现心理波动 时,心理问题又会复发。

  (二)维护心理健康意识不足 学生未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知识匾乏。根据"2004 年 10 月 在北京师范大学对 100 名在校大学生所进行的调查,17%的学生表示自己对心理健 康方面的知识非常了解,34%的学生表示对这方面的知识比较了解,而 49%的学生 表示对这方面的知识并不了解"。由此可见,目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状 况并不乐观。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防止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但是,目前很 多学校都只是流于形式或是缺乏相关内容的课程,并没有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实 质上的作用。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原本脆弱的心理缺少了有效的防护 机制,这不利于预防心理疾患。有的学生误认为健康的概念只是局限于生理上没 有严重的疾病,在出现心理波动和心理失衡时,意识不到这些状况会发展为心理 障碍,这增加了预防心理疾病的难度。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学生面对情绪失控的 状况,常感到非常恐慌,找不到摆脱困境的办法,不会向心理咨询机构求助。心 理健康知识匾乏导致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不足,从而增大了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由于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不足。

  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和身体健康状况,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埋下了诱 发心理问题的隐患。

  目前,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首先,是对健康定

   义的片面理解,学生往往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也同样是评价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 要内容之一,很多学生只注重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其次,是对心理健康 标准的片面理解,学生通常容易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没’病’,只有患精神病的人 才是有问题的,而对大多数人来讲,不必考虑这个问题。此外,是对心理健康水 平的片面理解,有的学生自认为没有什么心理烦恼和心理困惑,就是心理健康水 平高的人,学不学心理健康知识,重视不重视心理健康与自己无关,自我感觉良 好。"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学生在遇到情绪不良、心态失衡或是压力过大等情况时, 认为一时的心情不佳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很快就会过去了,不至于危害到自己 的身心健康,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健康正面临着心理疾患的威胁。缺乏维护 心理健康的意识使很多学生错过了避免形成心理问题的最佳时机。他们往往是在 心理问题日益严重,以至于直接影响到其正常的生活时,才不得不采取应急措施 或是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三、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相应的解决对策也不应是单 一的。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如何及早疏导、干预,防患于未然,朔造大 学生健康的人格,这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面前的重要课题。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 问题的对策,我认为应主要从学校和学生自身两方面来考虑。

  (一)学校方面对策略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 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 学生减轻内心矛盾与冲突,排解心中忧难,还能帮助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 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2,开展新生入学的心理健康普查 高中教育以学业为重。

  学生的心理健康易被忽视,带着高中遗留下的隐性心理问题,加之离开了父母的 呵护,大学新生有可能在遇到一点小挫折后就将原先存在的问题加强化,以相应 的症状表现出来。研究表明,开展新生入学的心理健康普查是预防大学生心理健 康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由于中学时期心理健康教育不 到位,大学生普遍缺乏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鉴于此现状,校方很有必要系 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除了对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进

   行讲解外还应加强认知心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系统学习掌握心 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4, 加强人生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是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除他们在学习、工作上怕吃苦,生活 上图享受,心理上怕挫折的消极思想。政治思想教育要与荣辱观的教育相结合, 加强“八荣八耻”教育,让大学生明辨“荣”、“耻”,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 展。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孟母三迁择 邻而居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良好的环境对人产生的积极影响。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 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沃土,而校风建设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 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所以学 校应加强团结友爱、奋发图强等优良学风的建设,让同学们在其影响下学会怎样 与人和谐相处,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扰。同时学生还可通过参加学校开展 的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情绪特征。

  (二)学生自身方面对策

  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 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 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两重性,心理卫生学认为, 真正能引起适应困难的,主要不是那些挫折、应激和冲突本身,而是当事人对于 它们的看法以及用来应对的方法。挫折对个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只看到其消极 影响是片面的,挫折的作用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是一种内驱力,能推动个体为 实现目标而做出更大的努力,花费更多的精力,还可以增强个体的容忍力,提高 认识水平。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 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 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 生经验。

  2,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 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 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

   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

  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 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3,学会自我保健,加强心理调节。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 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目标。

  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 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 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首先从认识上入手,学生要对自身心理状态、性格特征等 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对自己在大学里的位置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正确 的定位;其次,应该学会自我调适消极情绪。正确的调节方法可以是通过写日记、 听音乐、聊天散步购物等,以便及时释放负面情绪。此外,郝霞研究表明经常运 用幽默缓解压力的大学生的抑郁和交往焦虑水平都较低,且自我效能和自信都较 高,鉴于此大学生可以积极培养采用幽默方式来缓解压力的能力,以促进自身心 理健康。

  4,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有益于身体和心理健 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互相依赖。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其意 志品质,弱化、扭转不良的心理倾向。同样,由于体育锻炼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 又深刻,成功与失败、进取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这 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

  四、心理健康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首先,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 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 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 展的实现。

  其次,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

   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

  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 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 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 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最后,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 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 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 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 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 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 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结语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 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 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 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 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 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 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 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 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 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 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 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杜洪涛,李华.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发的原因及应对[J].中国成人教 育,2007,(21):62—63.

  [2] 赵慧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 报,2007,9(1):122—123

  [3] 解登峰.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探析及调适策略[J].理工高教研 究,2006,25(1):59—60.

  [4] 魏强.严峻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危机应对[J].辽宁行政学院学 报,2010,9(1):167—168.

  [5] 薛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问题[J].管理观察,2009,(5):119— 120.

  [6] 叶苑 . 心理素质自测与咨询 .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9 [7] 雷劈 ,冯金华 . 心理健康自测与咨询 .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9 [8] 杨冶良.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 .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0.11 [9] 李颖 王锦荔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与大学生人格成长, 2002.2

  致谢信

  大学三年学习时光已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父母、亲人们, 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致意。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大学五年学习的默默支 持。感谢我的母校榆林学院给了我在大学深造的机会,让考上了转升本继续学习 和提高;感谢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五年来的关心和鼓励。老师们课堂上的激情洋 溢,课堂下的谆谆教会;同学们在学习中的认真热情,生活上的热情主动,所有 的这些都让我在五年里充满了感动。这次毕业论文我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帮 助,其中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邱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每次不管遇到多 少难题,我最先做的就是寻得邱老师的帮助,而邱老师每次不管多忙,总是抽出 空来及时修改,指导。

  我写论文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中期论文的修 改,后期论文格式调整等各个环节中都给了我悉心的指导。这几个月来,邱老师 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在思想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 邱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本篇毕业论文的写作也得到了孙刚,王艳等同学的热情帮助,还有 期间和我密切合作的同学,和曾今在各个方面给予过我帮助的伙伴们。在此,我 再一次真诚的向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道生感谢。

  

篇七:浅析焦虑学生的应对方法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 第10课

  第一课时 风俗就在我身边

   一、从生活情景走进课堂

  提到毛笔,同学们知道非常具有纪念意 义的胎毛笔吗?

  胎毛笔是毛笔的一种,以初生婴孩第一 次剪下来的头发制成,不少父母都会为初生 子女制笔以作纪念。相传古时一书生上京赴 考,以胎毛笔为文,竟高中状元,故又称 “状元笔”。

  制作胎毛笔是对生命的一种纪念,逐渐 成为一种民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 很多风俗与我们的成长有关。让我们一起了 解一下吧。

   二、主题探究活动 1.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

  生活中,新生宝宝满月是一件值得庆贺 的事。古代的孩子很容易夭折,所以一旦满 月了,就代表孩子顺利度过危险期,全家都 会举行一些仪式来庆贺。庆祝孩子满月的风 俗延续至今。

  阅读教材第72页的内容,思考:

   (1)你能说说“红蛋”的寓意吗?

  “红蛋”有报喜、平安等寓意。

  (2)尝试猜一猜百天照中是哪一个同学。

  (2)你了解剃胎发还有哪些讲究吗? (1)说一说下图分别代表的是哪一种生肖。

  风俗中的中华传统美德。

  例如:剃胎发的水盆放置石子、钱币、葱等物品。

  (1)你能说说“红蛋”的寓意吗?

  例如:剃胎发的水盆放置石子、钱币、葱 (2)你了解剃胎发还有哪些讲究吗?

  葱是表示孩子将来聪明。

  等物品。石子是希望婴儿头壳硬,头壳硬,好 古代的孩子很容易夭折,所以一旦满月了,就代表孩子顺利度过危险期,全家都会举行一些仪式来庆贺。

  葱是表示孩子将来聪明。

  (1)你能说说“红蛋”的寓意吗?

  养育。钱币表示钱财、富有,希望孩子长大之 课堂小活动——展示百天照。

  (3)先辈们留下的这些风俗表达了什么心愿? (1)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个同学的百天照。

  后生活富裕。葱是表示孩子将来聪明。

  第四单元 第10课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1)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个同学的百天照。

  庆祝孩子满月的风俗延续至今。

  (3)先辈们留下的这些风俗表达了什么心愿? 制作胎毛笔是对生命的一种纪念,逐渐成为一种民俗。

  石子是希望婴儿头壳硬,头壳硬,好养育。

  风俗中的中华传统美德。

  例如:希望晚辈健康成长、生活幸福等。

   2.课堂小活动——展示百天照。

  (1)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个同学的百天照。

  “红蛋”有报喜、平安等寓意。

  (2)与同学交流你的生肖是什么,家人的生肖是什么。

  (3)想一想:你的家人是怎样给老人祝寿的? 胎毛笔是毛笔的一种,以初生婴孩第一次剪下来的头发制成,不少父母都会为初生子女制笔以作纪念。

  相传古时一书生上京赴考,以胎毛笔为文,竟高中状元,故又称“状元笔”。

  (1)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个同学的百天照。

  (3)想一想:你的家人是怎样给老人祝寿的? 阅读教材第73页的内容,思考:

  提到毛笔,同学们知道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胎毛笔吗? 葱是表示孩子将来聪明。

  “红蛋”有报喜、平安等寓意。

  (1)你能说说“红蛋”的寓意吗? 阅读教材第73页的内容,思考:

  石子是希望婴儿头壳硬,头壳硬,好养育。

  课堂小活动——展示百天照。

  古代的孩子很容易夭折,所以一旦满月了,就代表孩子顺利度过危险期,全家都会举行一些仪式来庆贺。

  (2)尝试猜一猜百天照中是哪一个同学。

  第一课时 风俗就在我身边

  (2)尝试猜一猜百天照中是哪一个同学。

  钱币表示钱财、富有,希望孩子长大之后生活富裕。

  (1)你能说说“红蛋”的寓意吗?

  (3)将现在的自己与百天照中的自己做对

  比,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

   3.了解“十二生肖”的风俗。

  阅读教材第73页的内容,思考:

   (1)说一说下图分别代表的是哪一种生肖。

   (2)与同学交流你的生肖是什么,家人的生肖是什么。

  课堂小活动——展示百天照。

  课堂小活动——展示百天照。

  (1)你能说说“红蛋”的寓意吗? 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

  石子是希望婴儿头壳硬,头壳硬,好养育。

  (1)展示敬老爱幼的公益剪纸。

  (2)一家人给老人祝寿。

  课堂小活动——展示百天照。

  提到毛笔,同学们知道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胎毛笔吗? 古代的孩子很容易夭折,所以一旦满月了,就代表孩子顺利度过危险期,全家都会举行一些仪式来庆贺。

  (1)说一说下图分别代表的是哪一种生肖。

  钱币表示钱财、富有,希望孩子长大之后生活富裕。

  (2)你了解剃胎发还有哪些讲究吗? 钱币表示钱财、富有,希望孩子长大之后生活富裕。

  相传古时一书生上京赴考,以胎毛笔为文,竟高中状元,故又称“状元笔”。

  钱币表示钱财、富有,希望孩子长大之后生活富裕。

  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

  (2)与同学交流你的生肖是什么,家人的生肖是什么。

  阅读教材第73页的内容,思考:

  (2)与同学交流你的生肖是什么,家人

  的生肖是什么。

   4.风俗中的中华传统美德。

  (1)展示敬老爱幼的公益剪纸。

   (2)一家人给老人祝寿。

   (2)一家人给老人祝寿。

  课堂小活动——展示百天照。

  (2)尝试猜一猜百天照中是哪一个同学。

  例如:剃胎发的水盆放置石子、钱币、葱等物品。

  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

  钱币表示钱财、富有,希望孩子长大之后生活富裕。

  课堂小活动——展示百天照。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风俗与我们的成长有关。

  课堂小活动——展示百天照。

  例如:希望晚辈健康成长、生活幸福等。

  (3)想一想:你的家人是怎样给老人祝寿的? 风俗中的中华传统美德。

  石子是希望婴儿头壳硬,头壳硬,好养育。

  (3)先辈们留下的这些风俗表达了什么心愿? 制作胎毛笔是对生命的一种纪念,逐渐成为一种民俗。

  第一课时 风俗就在我身边 (3)先辈们留下的这些风俗表达了什么心愿? 阅读教材第73页的内容,思考:

  制作胎毛笔是对生命的一种纪念,逐渐成为一种民俗。

  钱币表示钱财、富有,希望孩子长大之后生活富裕。

  古代的孩子很容易夭折,所以一旦满月了,就代表孩子顺利度过危险期,全家都会举行一些仪式来庆贺。

  (3)想一想:你的家人是怎样给老人祝寿的?

   三、课时活动总结

  风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一 些风俗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 传统美德。

   板书设计

  

  

篇八:浅析焦虑学生的应对方法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

  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想和矛盾对在校中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正直成长中的中学生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之中学生独立意识的觉醒和集中于青春期的各种冲突,使中学生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有些心理问题甚至是非常严重的。以下是本人对中学生中常见的6种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对策的分析。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贪图享乐心理

  现在有不少中学生认为“享乐主义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艰苦奋斗是上一辈人的事,与我们这一带人毫不相干”。于是就追求享乐、贪图安逸,追时髦、摆阔气的不良风气在学生中越来越严重。这种思想在行为上具体表现为:不爱劳动,怕脏怕累;好吃零食,花零钱多;衣着讲究,互相攀比。

  2、惟我独尊心理

  一些中学生只沉湎于自我愿望的实现中,处处都得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雷霆、躺倒不干,或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不关心。在处世中,只能别人关心他(她),他(她)却不知关心别人,一旦个人欲望满足不了,就去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逆反心理

  中学阶段由于年龄的特点,不少学生因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思考,对榜样和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纪律要求消极抵抗。

   4、自卑心理

  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低人一等,不可救药,变得心灰意懒,消极颓废,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中学生没有某些缺陷与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不被喜欢的位置,优柔寡断,没有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快乐。

  5、惧怕心理

  就中学生群体而言,存在着优等生惧怕竞争,中间生惧怕掉队,后进生感到前途无望的现象;就中学生个体来说,存在着惧怕数学、语文或英语、惧怕使父母希望落空,惧怕记忆力突然衰退等现象。一旦惧怕惯了,往往就形成性格上过于羞涩和胆怯,从而产生心理问题。他们会处处疑心,事事戒备,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在学习上会随大溜,缺乏闯劲和首创精神。

  6、厌学心理

  有些中学生缺乏认真、刻苦、勤奋、钻研的精神,加之心理上的重重矛盾,如:渴望尊重却遭受歧视,自尊心与自卑心的矛盾,要求上进与意志薄弱的矛盾,纪律约束与自由散漫的矛盾,等等,造成厌学等心理问题。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1、家庭的因素

  (1)父母的溺爱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三十年,使我国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

   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有的家庭,父母从来不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认为子女只能逆来顺受,惟命是从。他们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独立性受到压抑,加上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在差异,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隔阂加剧,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3)家庭气氛不和谐

  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比较大,研究证明,家庭冲突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会导致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

  2、社会的因素

  当今的社会正处在变革时期,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影响人心理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出现了某些不健康的思

   潮与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并存的局面。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状,是非分辨能力尚不够成熟的中学生,在猎奇心的驱使下,有时也会去其精华,取其糟粕。如随着电脑的普及和淫秽、凶杀等不健康录象制品、不洁书刊的泛滥,学生接触社会传媒不良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加,他们往往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3、学校的因素

  当前,由于学校还没有实行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考试成绩、升学档次成了衡量学生有没有出息的唯一标准,学生也将考试升学的挫折看成是人生的挫折和失败。而由于学校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又没有预先告诉他们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学生在考试、升学的挫折面前,想到家长或教师的斥责,自然感到惶恐,感到前途渺茫,有些人便选择了逃避,对自己彻底放弃,有的甚至离家出走,给家庭、学校、社会,也给自己造成了不应有的缺憾。

  另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心理上疲劳,情绪焦虑不安。不少学校的课业负担体现为“三超”即:超负荷的学习量,超高的学习难度,超常的学习时间。

  在教育方式上,一些教师的做法却是反教育的。目前,有少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用警告、讽刺、挖苦、揭短、遗弃等手段代替思想教育,用简单粗暴的惩罚手段代替严格的管理,用威胁的手段代替激励。这些“精神虐待”现象并非教师有意所为,他们的出发点是敦促学生上进成才,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心理学家指出,精神上受虐待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心理和思想伤害,可能比肉体受虐待的孩子更大,因为这是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严重摧残,而自尊心受到挫折的人,又会出现多种心理障碍。

  

篇九:浅析焦虑学生的应对方法

  浅谈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论文

  摘 要:"逆反心理"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高峰时射期 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特殊心态反应;其突出表现为抵触性、求 异性、矛盾性等。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对学生"逆反心理"的形 成的原因及解决途径做必要的调查和研究。

  关键词:青少年 逆反心理 对策 探究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儿 童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而逆反心理是当前小学生 中较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心理,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 展,妨碍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给家庭、学校带 来负面影响。因此,认真研究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 好的解决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学生的健 全人格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第一、主观原因

  1.青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

   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 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童年 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 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青 少年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正是青少年思维的 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 理基础和可能。

  2.青少年时期青少年在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由此而 引发的性征越发明显和突出,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便逐渐 强化和建立。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 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 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 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已。面对老师的教 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教师诲 人不倦的施教、家长苦口婆心的相劝等等,早已被强烈的独 立意识和成人感意向驱散了。

  3.青少年时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 但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这种矛盾 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具体 来说青少年在心理学认知发展中,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

   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 立性、批判性,但他们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的偏差太大,从 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老师的正常 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 把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 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 施教者的对立面上。

  第二、客观原因

  学校原因:不合理的教育也是产生学生的逆反心理的一 个重要原因。由于高年级较低年级来说,课程增多,难度增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特重。如果老师们以“僵 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工作,在教育教学中仍是“注入 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控制在个 人圈子,“管”字当头,“套”字为先,约束了学生个性的 发展和思维的开放。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新鲜感,对教师 的信任逐渐消失,出现我行我素,产生学习上的消极情绪, 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社会原因:随着社会进步,青少年的眼界骤然开阔,通 过书籍、影视歌曲等各种途径不断获取信息。随着思想的活

   跃,他们喜欢推崇、猎奇,越是认为新鲜、神秘的东西越要 知晓,而经常的事与愿违又使他们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再 加上许多青少年的家庭环境较为优越,与学校紧张的生活, 严格的纪律不相适应,面对新的教育方式、方法与要求,很 多学生会产生一种“怀旧”情绪,他们常以沉默或公开对立 发泄自己的情感要求;此时,老师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给予相 应的关怀和照顾,必然会导致逆反心理的形成。

  二、对策与探究

  1.充分利用“爱心”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感情集中到一点,就是爱心。它是教师高 尚情感的结晶,体现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 感。教师平日要多与学生多接触、谈心、辅导,学习上、生 活上多关心、多鼓励、多表扬,多吸收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参 加集体活动。诚心心实意的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强大的内驱 力,促使其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另外,教师还要不断修炼 自身素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品格高尚、尊重学生、治学严谨、 精通专业、教学得法的“德高望重”的教师,赢得学生的尊 敬和信服,以利减少师生间的矛盾,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情感。

   2.父母对孩子的爱,当然是值得理解的!可是由于社会 形态的不断变化,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这样一个极 速发展的社会及孩子迫切希望自己被认同的心理状态下时, 由于年龄及种种因素而倒置的时代的脱节也就是所谓的代 勾现象就出现了。为什么孩子会觉得和父母没话聊?为什么 孩子宁可出去和别人混,也不和父母做下来谈心?原因就在 于父母放不下“父母的身段”父母完全的不了解孩子内心 的需要是什么?他们需要的是认同,一种认可,我想过去有 一部美国电视剧叫《成长的烦恼》里面家长可以向孩子承认 错误,可以理解他们的喜好,甚至还和他们玩在一起,那么 自然话题就多,你能走进他的圈子,能走进他的世界,你才 能真正理解孩子需要什么,然后加以引导,所以父母有时候 是感情用事,虽然他们很爱孩子,可是往往都是用过激的方 式,所以,先理解孩子再来谈爱孩子这是关键。有理解则不 会有代沟,没有代沟能够相互交流逆反心理自然而然的就会 消除!

  善于“利用”逆反心理。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双重 性,作为教育者,既要看到它消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它积极 的一面。如果我们对逆反心理善加“利用”,就可以激发儿 童的好奇心、好胜心,引发儿童的求知欲望,帮助他们创造 生活中的奇迹。

   本文为防城港市教育科学 2014―2015 学年度“青少年 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课题成果(课题立项 编号:FJ2014C005)

  参考文献

  [1]《心理科学》.

  [2]青少年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空心雨.

  [3]如何克服逆反心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刘翔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