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文档下载 > 有关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几点思考论文

有关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几点思考论文

时间:2021-11-09 08:48:43 浏览次数:

  论文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就业指导也称为求职择业指导、职业指导或职业辅导。其目的是指导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用人要求,按着国家就业政策的导向,筛选确定利于发挥个人特长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职业,帮助大学生落实就业单位岗位,正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随着新一轮的高校入学率的继续攀升,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许多高校纷纷在原有的基拙上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本文试图通过结合目前实际,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特点,就进一步提高就业工作有效性做出一些思考和探讨。

  进人二十一世纪,大学生们突然发现找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随着形势的急剧发展,高校逐渐认识到,对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已经到了十分紧迫的关头。但目前就整体而言,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与实践还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也没有形成完整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和课程体系。笔者认为高校在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方面还大有文章可作,可以针对就业指导特点进行一些提高有效性方面的探索。

  一、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是一个思想教育的过程,要使就业指导工作真正有效,需要一个连续不断的渐进过程,绝不是一墩而就的事情,高校要注重对就业指导教育过程全程性这一特点的研究和把握,给予相应的举措。

  就业指导工作不是临毕业前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而在于在学生的整个求学过程中促进其职业意识、职业心理与职业行为的成熟与发展,是对学生择业理想和成才理念的培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实现全程性,即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有针对的指导,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实现毕业生正确择业观和价值观的确立。

  1.一年级新生,应着重于就业形势的介绍、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在结合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的指导,让学生初步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政策,明确学生专业方向,建立专业思想,树立目标和奋斗方向,对大学学习和生活做出合理规划。

  2.二年级学生,应着重基本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对就业相关知识和技能有全面的了解,了解所学专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明确兴趣和爱好与所学专业的发展是否相符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与技能,打好专业基础,拓宽学识,提高素质,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的活动,进一步了解社会,树立感性职业意识。

  3.三年级学生,应着重职业趋势的认识指导。使学生认清专业适应的就业领域,引导学生依据个人的实际,确定职业方向和计划,有针对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4.四年级毕业生,应做好信息的收集,围绕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宣传和择业技巧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做好择业准备,如写求职信、制作个人简历等。积极鼓励进行自主创业实践,构建起“先就业后择业”的择业观念。

  二、就业指导工作事关全局,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涉及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每个方面,需要各方配合、参与和支持。高校须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人员结构的全员性是确保有效开展工作的有力保障。

  1.高校要形成一套以就业指导中心为核心,各院、系学生教育工作者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就业指导队伍,同时还要取得学生的支持与配合,共同协作,才能开展好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机构担负着毕业生就业管理的具体工作,在就业指导方面居于核心地位。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帮助毕业生合理定位,搭建毕业生与就业市场的桥梁,研究就业市场动态,组织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为毕业生求职就业提供帮助。

  2.建立校和院(系)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的一把手工程,校级领导小组一般应由校长或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分管校领导担任副组长,招生、就业、教务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机构。各院(系)成立由单位负责人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院(系)毕业生的资格审查和综合测评工作,组织班主任(辅导员)填写毕业生就业推荐意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观念、就业形势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帮助毕业生构建适度的就业目标。

  3.专业教师要始终明确以就业工作为己任的意识,一方面要摒弃就业工作只是学生工作干部的任务的错误思想。专业教师在推荐毕业生就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他们能与许多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可以为推荐毕业生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不断渗透就业指导的内容,促进学生自觉提高专业认知,激发学生兴趣,树立起立足专业而不断发展的就业理念。

  4.对学生而言,高校可组织成立就业组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就业,关注自身就业。通过开展毕业生就业观念调查,参与组织、策划毕业生双选会,邀请专家学者分析就业形势、讲授就业应聘技巧、宣传招聘单位、短信平台等活动,不断强化就业意识,自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促进成功就业。

  三、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其就业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设置相应的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内容丰富而细致的系统性教育。

  就业指导是一个根据大学生自身特点而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一般应涵盖职业理想和职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择业观和职业观的教育、从业能力的培养等多方面的内容。结合现阶段大学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就业指导的内容分为四部分,即自我认知教育、职业认知教育、社会认知教育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1.自我认知教育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以及各种活动,使学生对自我的职业兴趣、性格、气质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从而准确地分析评价自己,科学地规划自我职业生涯,以便在求职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要实事求是地做到自我认知,应该慎重选择自我认知的方法和手段,要综合运用自我心理、气质测评、职业规划测评等先进手段,对自己进行多方面的评判,使自我认知客观和全面。

  2.职业认知教育使学生了解不同业的状况,包括职业特点、职业的发展历程、职业发展趋势、职业资格要求等多项内容。大学生应不断地获取有关职业发展的知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同样的职业岗位在不同的用人单位,其从业要求和评判标准是不同的。

  3.社会认知教育是向学生介绍社会就业的形势,国家及省市地方的就业政策和行政法规等。当前,党和政府号召广大毕业生积极投身到基层和西部地区建功立业,鼓励大学生走艰苦奋斗、自主创业的成才之路。学生择业时只有把自己的职业理想同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把握自我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4.综合实践能力,除了学生所具备的专业实践能力外,还包括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等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才能灵活运用在教育中所学的知识和理论,从而成功实现就业。

  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业指导内容和对象的复杂多变决定了其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实现多样性就是要以学校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现代化的手段,采取多种形式,使就业指导工作卓有成效。

  1.以学校为核心,就是要坚持抓好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建设,通过群体性的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就业知识,得到基本职业训练。在此基础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性格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职业环境背景、职业发展方向的差异,开展符合学生个体特征的就业指导。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也要围绕就业指导工作,努力营造氛围,通过开展模拟招聘会、求职技能大赛、求职简历设计比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提升就业竞争力。

  2.利用社会资源方面,学校可聘请专家对学生进行自我侧评和职业规划、形象设计等。也可以邀请成功人士、政府官员、优秀校友等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讲座,提供职业咨询服务,增强求职自信心。还可以创造条件建立就业实践基地,使学生学会把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接轨。总之,高校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来充实和弥补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

  3.利用好信息技术。就业指导工作的手段正在向信息化、网络化的目标迈进,网上“双选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的新趋势。就业指导工作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利用现有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及时收集发布职位信息,开展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咨询,为毕业生提供快捷、优质、方便的就业指导服务。

  总之,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工作方法,特别是要建立符合教育需要的就业指导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为毕业生择业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从了解和掌握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和内涵做起,结合实际情况,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