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文档下载 > 2020年河南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摘选

2020年河南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摘选

时间:2021-10-13 09:08:57 浏览次数:

时事政治就是指某个时间段发生的国内国际政治大事,是概括性比较强的、从大局出发的事件。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它关系到公务员考试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在备考时注意积累。小编为您用心整理了2020年河南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摘选,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篇一)2020年河南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摘选:中国驰援全球抗疫彰显大国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已肆虐数月,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发出警告,全球疫情正在恶化。面对这场全人类的危机,中国率先有效控制疫情,毫无保留地与世界各国交流分享抗疫经验,力所能及地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无惧危险,一批批中国抗疫医疗专家“逆行”出征,驰援海外,彰显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截至5月底,中国共向27个国家派出29支医疗专家组,已经或正在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为170多个国家举办卫生专家专题视频会议;中方指导长期派驻在56个国家的援外医疗队协助驻在国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向驻在国民众和华侨华人提供技术咨询和健康教育,举办线上线下培训400余场……堪称新中国历规模的一次全球紧急人道行动。

  6月以来,中国赴孟加拉国抗疫医疗专家组、赴巴勒斯坦抗疫医疗专家组陆续抵达目的地国。来自海南省和重庆市的医疗专家,利用其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对象国提升防控能力,续写着中外团结抗疫佳话。巴勒斯坦总理阿什提耶11日会见中国赴巴医疗专家组时称赞道,中国专家组不远万里赴巴,体现出两国高水平的互信合作,传递了两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坚定决心。

  病毒肆虐之时,中国愿做及时雨。对许多国家来说,中国是危急时刻第一个伸出援手的真朋友。苏丹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说,中国是第一个向苏丹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的国家,苏方将永远铭记中方的深厚情谊。刚果(布)总理穆安巴说,中国专家的到来恰逢其时,“困难到来时,谁与我们站在一起,谁是真正的朋友,我们心里清清楚楚”。秘鲁卫生部长萨莫拉向专家组4名成员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章时说,中国专家们的帮助和情意是无价的,将为秘方继续全力抗击疫情发挥重要作用。

  疫情蔓延之际,中国基于自身实践为其他国家提供经验参考,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巴勒斯坦卫生部长马伊·凯拉表示,巴方重视中国抗疫的宝贵经验,中国是巴方请求派遣医疗专家组的国家。在赤道几内亚,中国专家组通过实地考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编写了《赤几抗疫国家建议书》。赤几卫生与社会福利国务部长恩圭马称赞他们是“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的抗疫经验传播者。赤几总理奥巴马·阿苏埃感谢中方派遣专家组,认为这给赤几抗疫带来“希望之光”。

  一次次深入疫区的实地访诊,中国医生不惧艰险帮助当地人民构筑抵御病毒的卫生防线;一次次不远万里的“逆行”驰援,中国用行动践行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前不久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上,中国宣布将在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抗疫斗争以及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建立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助力非洲提升疾病防控能力;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一系列助力全球抗疫的重大举措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赞扬。

  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疾病和灾难斗争的历史,国际社会唯有守望相助、风雨同舟才能共同迎来这场人类抗疫斗争的最终胜利。面对人类共同的危机,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出大国担当,正如泛美卫生组织秘鲁代表处负责人鲁文·马约尔加·萨加斯图梅所评价的那样,中国积极开展抗疫合作,弘扬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篇二)2020年河南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摘选:民法典是基础性法治工程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为我们准确理解民法典作出了重要指导。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从明年1月1日起,这部法律将正式施行。

  刚刚通过的民法典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系统地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长期司法实践中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和借鉴了中外优秀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这部民法典不仅是民商法领域的基本法,也是其他全部民事活动的基本法,其效力领域并不限于民事司法和一般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对大多数行政管理机构的管理行为也有重要的规范和引导效用,覆盖了在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立法角度完善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因此,实施好民法典不只具有法律意义,也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民法典与普通人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活动密不可分,同各行各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向全社会宣示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要讲清楚,实施好民法典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国家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必须清楚自身行为和活动的范围和界限,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开展工作要考虑民法典规定,不能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对法律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探索的法律规则,还需要不断配套、补充、细化,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还需要加强。不仅如此,民法典的效用还在于实施。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不得违背法律法规随意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定,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提高办案质量和司法公信力。

  作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成果的民法典,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了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规范,它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篇三)2020年河南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摘选:加强科研合作 团结战胜疫情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世界卫生组织发起多个国际合作倡议,推动新冠疫苗研发、生产和公平分配,多个国家疫苗研发取得进展。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第一时间同世界各国共享新冠病毒基因组信息、搭建数据和科研成果共享平台、积极开展药物及疫苗研发国际合作,为各国疫苗和药物研发作出重要贡献,展现了同国际社会携手抗疫的坚定决心。

  “新冠疫苗是抗击疫情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企业投入新冠疫苗研发,并推动相关国际合作。据世卫组织统计,截至6月2日,全球正在研发的候选疫苗超过130种。美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有4种疫苗进入临床二期试验,3种疫苗同时在进行临床一、二期试验,两种疫苗正在进行一期试验。

  德国、法国、意大利与荷兰携手开始研制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四国表示“将共同探讨那些最有希望的方案”,并正在与制药公司等展开谈判,目的是在欧洲本土研制出疫苗,为欧盟成员国以及非洲低收入国家等提供足够的疫苗。

  德国政府已投入近10亿欧元支持本国疫苗研发。今年4月,德国卫生部和疫苗审批机构保罗·埃尔利希研究所宣布批准德国首个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据悉,这款疫苗由总部位于德国的生物新技术公司开发。为加快疫苗研发速度,在风险允许前提下,保罗·埃尔利希研究所适当缩减审批流程,仅用4天就完成了疫苗临床试验授权,并允许同步开展疫苗动物实验和前期临床人体试验。该研究所称,德国还将陆续启动更多新冠疫苗临床试验。

  俄罗斯副总理戈利科娃日前表示,俄科研机构研制的3种新冠疫苗有望今年在俄国家相应机构登记注册并投产:俄“加马列亚”流行病与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正与俄国防部下属的一家研究所开展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按计划,这项临床试验将于今年8月结束;俄“矢量”国家科学中心于6月至9月开展新冠疫苗临床试验;俄联邦生物医药署下属圣彼得堡疫苗与血清科研所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计划于今年9月至12月进行。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发的一款新冠疫苗已于2月初进入动物实验阶段,计划将在6月进入临床试验。牛津大学新冠疫苗研发项目4月份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英国政府计划为这两个研发项目提供总计8400万英镑(约合1亿美元)的新一批资助,以加速疫苗研发。

  6月12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新冠疫苗是抗击疫情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疫苗每年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就疫苗研发、生产和公平分配,以世界各国领导人的政治承诺为基础的国际共识十分重要,多国领导人已经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国际公共产品,这是正确的方向,需要更多国家加入、支持这一承诺。”

  “携手确保每一个地方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疫苗接种”

  推动新冠疫苗研发、生产以及合理分配需要更多国际合作。今年4月,世卫组织启动“获得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国际合作倡议,以加速新冠疫苗、诊断和治疗工具的研发、生产和公平分配。近日,世卫组织正式启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技术“获取池”倡议,将通过开放科学研究成果,加快疫苗、药物和其他卫生技术研发。

  “传统市场模式无法满足新冠疫苗和药物覆盖全球所需的规模。各国内部和各国之间,以及私营部门之间的紧密团结至关重要。”谭德塞表示,自今年1月以来,世卫组织一直与全世界数千名研究人员合作,以加快疫苗研发并跟踪进展。“只有团结一致才能遏制疫情。各个国家、卫生合作伙伴、制造商和私营部门必须共同行动,确保科学和研究成果惠及每一个人。”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新冠疫苗,但仅有疫苗还不够,“我们需要全球携手确保每一个地方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疫苗接种”。

  “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是跨越国界的,各个国家不可能把自己封闭起来,集体合作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哈切特表示,国际合作可以加快疫苗研发,而疫苗研发后的生产和分配,也需要强有力的国际合作提供保障。“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在疫苗研发后能有效运作的公平的全球分配制度。这个体系需要资金、管理以及全球支持和协作。”

  “新冠疫苗从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到制备生产和分发,一系列环节都需要更多国际合作才能加速实现目标。因此,跨国、跨公司合作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非常关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传染病系主任罗伯特·斯库利表示,来自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营利机构、企业等方面的广泛国际合作,能够促进疫苗快速可得,有助于疫苗问世后在全球范围的公平可及。

  “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是对国际社会实实在在的贡献”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

  中国按照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开展疫苗研发。目前,已有4种灭活疫苗和1种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总体研发进度与国外持平,部分技术路线进展处于国际。

  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使大卫·纳巴罗认为,疫苗研发成功将是抗击疫情的重要进展,而“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可担负的疫苗更了不起。中国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是对国际社会实实在在的贡献。”

  “中国同步推进的5条疫苗研发技术路线均对外开放,与其他国家企业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为推进新冠疫苗研发国际合作贡献重要力量。”中国康希诺生物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朱涛说。

  上海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姜世勃表示,中国拥有世界上先进的疫苗研发平台和生产基地,对国际合作研发新冠疫苗持积极态度。中国企业已积极参与建设全球疫苗产业链,例如上海复星医药集团与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将共同推进该公司开发mRNA新冠疫苗在中国的临床试验及后续商业化。

  在《柳叶刀》《科学》《自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及时发布药物研发进展、疫苗实验结果等研究成果;同有关国家、世卫组织以及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等开展科研合作,加快推进疫苗研发和药物临床试验……“中国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对疫苗研发及国际抗疫合作的积极姿态,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主席、老挝卫生部长本贡·西哈冯认为,中国支持世卫组织在统筹疫苗研发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推进疫苗多中心临床试验和研发成果尽快上市使用,向世界提供安全、有效、高质量的全球公共产品,体现了推动开展抗疫国际合作的大国担当。

  “从提供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到承诺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中国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世卫组织有关全球合作的倡议,为推动疫苗等有关产品的公平分配,为维护全球卫生安全作出不懈努力。”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库利科娃认为,面对这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中国积极作为、勇于担当,以开放姿态与世界分享抗疫经验与成果,携手应对这场全人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