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文档下载 > 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探讨论文

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探讨论文

时间:2021-09-14 08:37:50 浏览次数: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最早提倡兴办寄宿制学校,2004年我国公布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调“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突破口,加强西部农村初中、小学建设”。据教育部门公布的数字,2004-2007年间,中央财政已为此投入100亿元,建设学校7651所,惠及学生约200万人。10多年来,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得到飞速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也暴露出来,特别在安全管理方面,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薄弱环节。本课题就南昌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几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的对策及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南昌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基本情况

  南昌县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全县有学校306所,其中农村初中24所,小学258所,农村社会力量办学3所,农村学校占学校总数93%以上。近年来,由于农村学校布点分散,学校规模小,条件较差等原因,加之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向城市转移,所以农村生源逐年减少。南昌县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条件差,投入少,办学效益不理想,年轻老师很难留得住,城乡教学差距加大。为此南昌县委、县政府从2008年开始,在全县开展农村寄宿制工程,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整合资源。自工程启动以来,南昌县财政分别对南新明德寄宿小学、泾口东风寄宿小学、幽兰渡头寄宿学校划拨建设资金,用于学校新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及附属设施。目前,3所学校都已完工,截止到2016年,南昌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共有25所,在校学生数157990人,其中寄宿小学295人,初中11149人,高中6047人。农村寄宿学校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调研了解,虽然我县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上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农村寄宿制学校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特别在安全管理方面。

  二、南昌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流于形式,未形成系统

  “安全不保,何谈教育?”学校作为学生求学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传播文明的神圣使命,广大师生在校安全理应摆在重要位置。在我调研中发现,“安全”二字虽时时挂在校领导的口上,安全制度也在四周张贴,但在具体实行操作中却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如某中学的学生宿舍高楼层门窗未安装护栏,如学生打闹推搡,极易发生意外。还有的学校管理的制度看似严格,可管理人员思想松懈,具体执行的人员也不专业,特别是校园保安年龄也偏大,即起不到前期预防作用,在发生校园安全事故时又难以确保师生的安全。

  (二)各乡镇分布不均,学校条件参差不齐

  南昌县现有18个乡镇,263个行政村,地域分布极广,有的乡镇设立寄宿制学校,而有的则与邻近的乡镇合并成立一个学校,这样就造成学校资源分配不均衡,师生人数也相差甚大。还有的因为学校偏远、资金不足、领导不够重视等原因,造成学校建设长期投入不足,校园环境、设施等都非常陈旧。我们去到的某中学,老师办公室都还是水泥结构的老房子,只有一台吊扇,学生宿舍环境同样较差,很多学生不愿意住校,有的在外租房或是借住亲友家,使得学校无法统一管理,给学校安全造成很大隐患。

  (三)重硬件,轻安全教育

  在我们调研的几个学校中不乏新建的校区,校园环境与住宿环境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交谈中却发现,校园中虽多处放置灭火器等消防设备,但由于疏于安全教育,真正会使用的人并不多。调研时还有领导认为升学率才是关键,升学率上去了,学校一切就好了,轻视学生安全知识的灌输,更不要说逃生演练,这些学校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四)经费不足,安全管理举步维艰

  财政每年对学校有相应的补贴拨款,但拨款一般要专款专用,而针对学校安全这块的拨款很少,对大部分学校来说是杯水车薪。我们走访的几个农村寄宿制学校由于本身基础建设较差,所以一旦申请到了资金,基本都用来加强基础建设、美化和维护校园环境,或是用在水、电等费用上。一些本应用于安全管理的资金也被挪作他用,致使安全管理资金更加短缺。由于资金短缺造成安全工作开展困难,例如农村寄宿制学校值夜班老师补贴少、校园保安的工资待遇低等问题凸显,学校安全的第一道关都无法保证。

  (五)安全事故责任不清,学校压力大

  “事故猛于虎”,一场事故不光摧毁了一个家庭,对学校而言也是头痛至极。我们了解到在2015年几所乡镇学校的校长提出辞呈,安全压力大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学生的安全事故,“那简直就是要脱一层皮”,许多学校领导都是周日到周五在学校度过,即使周末回家也是提心吊胆,纵使一再强调安全,仍有意外发生,由于事故责任有时无法划分,而相关法律制度又不健全,对前来闹事的家长学校只能采取妥协忍让的态度,心理承受压力之大,令许多校领导苦不堪言。

  (六)学校周边环境复杂,不安全隐患较多

  我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大多在村庄中,学校周围都是民房,出于经济利益考虑,村民会在自家的房屋内开小吃店、网吧以及出租屋等。由于学校生活饮食的单调乏味,很多学生下课或放学后都想出校门吃饭、玩,有些学生甚至在校外租房,虽然教育部三令五声禁止学校周边两百米内经营小卖部、网吧等,但由于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即使学校多次与村里协商,也收效甚微。如我们走访的泾某中学,学校处于村庄中央,周边很多村民将自己的房屋出租给学生,学校和村民协商,一些老实点的村民就会不做声,一些刁蛮一些的就会和学校吵,认为学校断了他们的生路。

  三、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安全教育

  首先安全教育要常态化。要认识到注重学校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对已发生的各类学校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尽管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但大部分原因都与管理紧密相关。其次要认识到良好的.安全管理是宣传教育成果的重要口碑。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就像水与舟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最后要认识到安全管理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安全管理必须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安全知识考核也应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中。学校管理者一方面应加强教师自身的安全知识更新,一方面把安全知识纳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定期演练考核。

  (二)做好加减乘除法,推进寄宿制学校均衡发展

  “加法”:加大教育投入,做好“加法”这篇文章。建议教育部门针对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学校增加安全管理经费,增设专职门卫、保卫人员的编制,聘用受过专业训练的健康人员当门卫,并根据师生人数,配齐保安人员,并对内部安全设备进行更换维修。备至少一名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医务人员或者兼职卫生保健老师,并购置平常常见病情必须的药品和医疗器材,保证学生患病或学校突发事件能够得到有效、安全的救治。“减法”:减缩相关学校,高位推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有关部门人员需广泛调研,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针对就读人数偏少的校区撤校,合理的并到附近地区,按照标准化学校的要求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建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稳住生源。“乘法”:乘势积极而为,引导鼓励学校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一是坚持按照“统筹谋划、分批抓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分多个阶段,组成多形式多层次的校际联合,让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亲”,实现资源互补。二是探索创新干部教师管理机制,引导鼓励校长教师在“结对校”或全县范围之间交流轮岗。三是开拓思维,突破区域局限与城市学校结对帮扶,形成城市优质学校对口支援农村教育的长效机制,实行省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制度。“除法”:除去发展瓶颈,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一是学校联合当地城管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的无证摊点进行整治,净化校园周边坏境。二是清退校园闲散或劳动力低下工作人员,确保校园环境的纯洁。

  (三)落实经费投入,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一方面学校安全管理需要人和“物”的支撑,而这都有赖于经费的保障;另一方面按时足额发放教职工工资,可以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再者学校校舍建设经费、事业发展经费和危房改造资金落实到位,从根本上杜绝因“物”的方面缺憾而造成的校园安全事故。教育与财政两个部门应相互配合,确保各项办学经费落实到位,防止因硬件建设不达标而产生学生伤亡事故。

  (四)重视寄宿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更好地参加其他活动,如增加学习校体育设施、组织体育比赛、开设兴趣班、图书角等,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