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讲话稿 > 网格员培训内容_网格员培训会议上讲话

网格员培训内容_网格员培训会议上讲话

时间:2022-01-11 20:43:06 浏览次数:

 网格员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一、充分认识建设全科大网格的重要意义

 二、全面树立发展全科大网格的责任态度

 三、加快形成优化全科大网格的工作方法

 同志们:

 根据工作安排,今天,我们召开西夏街道网格培训学校开班仪式暨网格员培训会议。主要目的是统一思想认识,促进压力传导,带动全街道上下凝心聚力、振奋精神、鼓足干劲、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全科大网格”建设向纵深发展,为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西夏提供坚强的环境保障。

 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禁毒宣传片》,并评选出了西夏街道首届最美网格员,希望受到奖励的各位网格员再接再厉、再添新功!也希望其他网格员以先进为榜样,对标先进,学习先进,扎实做好本网格工作。xx同志带领大家学习了《专兼职网格员工作职责》,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请大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党工委研究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充分认识建设全科大网格的重要意义

 推进网格化管理是促进全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要建立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市委、市政府把全科大网格治理效能提升工程列为滨州市重点改革攻坚任务,要求各县区、各乡镇按照“工程化、责任化、数字化”的标准,进行目标定位、任务分解、责任确定,确保顺利完成2020年改革攻坚任务。对西夏来说,我们通过一年的实践证明,全科大网格工作是切实可行的,并且是行之有效的。但当前网格化工作中也出现了处理不及时、上传数量少等问题,亟需尽快解决。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正确认识“全科大网格”工作,根据当前形势的变化和要求,及时进行丰富和完善。总而言之,无论是适应形势需要,还是应对任务倒逼,都要求我们必须把“全科大网格”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把这个平台利用好、作用发挥好。

 二、全面树立发展全科大网格的责任态度

 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座的各位必须端正态度,对网格化工作进行再认识、再动员,真正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做好全科大网格工作。2019年7月,全街道网格化工作启动以来,我们按照网格联动“六个一”体系和“五化”服务理念,以收集线索、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强化和推动网格为主抓手,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赢得了群众的拥护、上级的认可和社会的关注。这些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既饱含着在座各位的辛勤付出,也得益于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参与、鼎立支持,必须倍加珍惜、再接再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

  三、加快形成优化全科大网格的工作方法

 问题不容忽视,亟待我们加以解决。当前,全街道网格化工作面临两种困境。一方面是,“网格的人没事做”。网格员下去以后,不知道做什么事,导致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是,“网格的事没人做”。网格内的入户走访、人员信息、矛盾纠纷等大量的工作没人做。“网格的人没事做”与“网格的事没人做”是完全不同的两组概念。出现这种现象,不仅是网格化管理办公室统筹协调不到位的问题,更大的原因是全体网格长、网格员对工作的不够重视,还存在“活思想”。下一步,我们必须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全体网格员必须认真立足实际、履职尽责,全力做好本网格内各项工作。

 同志们,网格化管理不仅是一项上级高度关注的创新工程,也是一项事关发展稳定的基础工程,更是一项群众热切期盼的民心工程。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勇往直前、砥砺奋进,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狠抓工作落实,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为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西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加强党内监督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专题党课

 同志们:

 今天我以《加强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为题,给大家共同交流一下加强党内监督的有关问题。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内涵十分丰富。下面,我主要从党内监督的发展历程、党内监督的内容和特点、充分把握党内监督、如何落实党内监督等四个方面,和大家谈一些看法和意见。

 一、党内监督的发展历程

 党内监督,就是党员之间、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依据党章和其他重要的党内法规相互监察、相互督促的活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就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作出顶层设计,是规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内监督的基本法规。长期执政条件下,党要实现肩负的历史使命,带领人民坚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监督,始终保持赤诚初心和旺盛斗志。关于党内监督的重要意义,这里就不再多讲,下面,我重点讲一下党内监督的发展历程,使同志们有个清晰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站在政治和历史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党内监督。

 (一)国外党内监督的发展变化

 党内监督的思想,早在1847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被提出来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第四十二条规定:“为了盟的利益必须对被暂令离盟者,被开除盟籍者和可疑者加以监视,使他们不能为害。”其中“监视”一词,就是监督的意思。1864年,马克思在为国际工人协会(简称第一国际)撰写的章程和条例中,强调了总委员会具有一个基本功能,即“加以干预时能一致行动”的党内监督功能。国际工人协会关于“加以干预”的党内监督思想和功能,与共产主义者同盟所作的“加以监视”规定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到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列宁时期,党内监督成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并得到广泛、有效贯彻执行。苏共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要“建立党的各种机关并领导它们的活动”。1917年7月,苏共建立了中央检查委员会。中央检查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之下,监督党的中央机关是否迅速和正确地处理事务,中央书记处是否正常地进行工作等。由于中央检查委员会还只是隶属于中央委员会的一个内设机关,不可能有效地对整个党中央特别是对党的高层领导实行检查监督。因此,列宁在1920年9月苏共九大上决定,“成立一个同中央委员会平行的监察委员会”,并提出“由党内最有修养、最有经验、最大公无私并能够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的同志组成”。1921年3月,苏共十大专门作出《关于监察委员会的决定》。监察委员会分中央、区域和省三级,分别与本级党的委员会平行行使职权,并向本级党的代表大会负责。1922年3月,苏共十一大又进一步制定了《监察委员会条例》,强化了监察委员会的独立性和至高无上的监察职能。

 除了党的监督机关外,在苏联国家机构中也设有政府的监督机关。1917年11月,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设立的3个人民委员部中就有国家监察部。1920年2月,国家监察部改组为工农检查院,并在1923年4月召开的苏共十二大上成立了工农检查院和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联合机关。中央监察委员会和工农检查院两家合署办公,开创了一种新的监督模式,可以同时加强对党政工作及其党政干部的监督。在列宁执政期间,得益于强有力的权力监督,尽管政治险象环生,苏联“经历了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灾难、贫困、牺牲”,但苏共党内民主生机勃勃、民主监督与民主决策有力有效,并取得了夺取政权、保住政权、巩固政权的一系列胜利。

 斯大林成为领导人后,苏共党的监督委员会的职能逐渐缩小,独立性也逐渐丧失。苏共十七大把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归属中央委员会领导,这在领导体制上局限了对党的执行机关本身及其领导人实行有效的监督。同时,为了集权的需要,斯大林对列宁创设的监督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变,逐步建立、发展起一整套权力高度集中的党内监督运作机制,党内监督机制中的“集中”功能被极端强化,而监督本义上的“民主”功能则被极端弱化,由此给苏共乃至其他国家工人阶级执政党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