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XX江苏政府报告_关于xx的报告

XX江苏政府报告_关于xx的报告

时间:2021-10-13 22:17:43 浏览次数:

 XX江苏政府报告

  XX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XX年1月19日在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省长李学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紧扣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施六大战略,推进八项工程,落实十项举措,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增长%。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预计分别达到32500元和13550元,增长%和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改善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两个率先”迈出新步伐。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勉励我们把已经取得的成绩看作事业新的起跑线,按照“两个率先”的要求,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我们把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项要求,作为促进转型发展的战略之举,细化为十项举措,认真抓好落实,努力谱写好中国梦的江苏篇章。

  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的思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扎实1

  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85%,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不断加大,人才综合竞争力和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前列,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实施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方案,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8%。抓住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机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超过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个百分点。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传统产业竞争力提升。实行分业施策,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取得积极进展。克服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粮食总产亿斤,比上年增亿斤,实现十连增,新增设施农业面积万亩、适度规模经营面积312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在困难和挑战较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多措并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制定实施促进信息消费措施,加快发展旅游、文化等消费,扩大环保节能产品消费,开展江苏产品万里行活动,积极拓展消费市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服务业投资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增长%,民营企业投资比重达到%。全省基础设施、社会民生、产业升级等投资项目进展顺利,省级200个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境内南水北调工程全线通水,宁杭城际铁路通车运行,临海高等级公路基本建成,连盐铁路开工建设,禄口机场二期主体工程完工,南京博物院二期建成开放。加强对外贸重点行业和企业服务,加快外贸生产基地、贸易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推进贸易便利化,促进内外贸结合、进出口平衡,外贸实现难中有进、稳中提质,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增长%。开展企业技改推进、增量培育、产品扩销、要素保障“四项行动”。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新增人民币贷款7208亿元,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达54%,发行各类企业债券2590亿元。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制定实施20条政策意见,扎实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城镇化率达到%。实施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区域供水通水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制镇覆盖率分别达到83%、70%,新解决3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行政村客运班车基本全覆盖,镇村公交开通率达到48%。对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新部署。在保持苏北政策连续性的同时,主攻薄弱环节,补缺补短补软,制定28条政策意见,启动六项关键工程,加大扶2

  贫开发力度,苏北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新进展。实施推动苏中融合发展特色发展的意见和沿江地区转型发展推进计划,制定出台促进苏中与苏北结合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发展的政策,苏中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苏南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制定实施促进沿海地区科学发展的政策意见,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第一阶段任务顺利完成。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援疆、援藏、援青等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得到受援地充分肯定。

  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划定全省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建立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削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900项大气治理工程,完成2450万千瓦发电机组脱硝改造和56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升级改造,在沿江8市推广使用国V汽油,监测实现县全覆盖。加强秸秆禁烧,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加强水污染防治,深入开展重点流域治理,太湖流域水质持续改善,南水北调江苏段水质达标,城乡河道治理力度加大。加强城乡环境整治,3580个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万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加强绿色江苏建设,林木覆盖率达到%。国家生态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在“十二五”前两年取消和下放422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又取消和下放154项。强县扩权改革、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扎实开展,事业单位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营改增”试点企业增加到24万户,减税170亿元。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结构。积极推进社会领域改革,部省共建教育现代化试验区,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深入开展。南京科技体制、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无锡“两型”社会建设等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重要进展。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服务贸易增长%,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提高个百分点,实际到账外资332亿美元,对外投资中方协议额亿美元,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认真学习、主动对接中国自贸区建设政策措施。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各类开放载体功能进一步提升。外事工作、对台事务、港澳工作、侨务工作取得新成效。

  3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努力办好民生实事,积极推进“六大体系”建设,全省公共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保障改善民生。制定28条政策措施,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增幅继续高于城镇居民。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险主要险种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全面启动大病保险试点,建立城乡居民医保筹资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征地补偿制度,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2027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人均最低标准提高到每月80元,城乡低保人均标准分别达到每月487元和412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80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15%。新开工保障性住房万套,建成万套,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户万户,支持万户农村经济困难、住房困难家庭住上安居房。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新增128万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各级各类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国家认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达65个,高校优势学科和协同创新基地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高校、科研院所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大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力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城乡居民健康重点指标控制水平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扎实有效。公益性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重要进展,对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话剧《枫树林》获国家文华大奖。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成功举办第二届亚青会,圆满完成第十二届全运会参赛任务。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治理工作绩效考核和公众安全感评价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宗教、信访、统计、档案、史志、参事工作取得新进展,计划生育、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助残、慈善事业取得新进步。

  制定新形势下加强双拥共建和军民融合发展两个意见,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提高,优抚安置、民兵和预备役建设、人民防空工作得到加强,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

  一年来,我们重视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反对“四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行政效能,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4

  各位代表,回顾奋斗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到,实现江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支撑经济发展的因素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江苏经济到了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要聚焦转型升级,着力提质增效,真正使江苏经济行稳致远。必须更加重视发挥改革创新的强大作用。依靠改革破解难题,着力推进观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有效发挥我省科教人才优势,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市场潜力和创新活力。必须更加主动扩大开放。顺应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的新趋势,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以扩大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上的主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必须更加突出民生优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心系群众所思所盼,持之以恒办好民生实事,着眼根本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保障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不断迈出新步伐,让全省人民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省人民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表示衷心感谢!向关心和支持江苏建设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稳中有忧、进中有难。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突出,市场主体的活力尚未充分释放;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出口产品竞争力不强,消费增长动力不足;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等形势严峻;民生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还不均衡,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还不强,一些制度法规尚未得到有效落实,转变作风长效机制有待完善,反腐倡廉任务依然艰巨。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XX年主要任务

  5

  江苏省人民政府XX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紧扣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施六大战略,推进八项工程,落实十项举措,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增长%。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预计分别达到32500元和13550元,增长%和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改善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两个率先”迈出新步伐。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勉励我们把已经取得的成绩看作事业新的起跑线,按照“两个率先”的要求,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我们把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项要求,作为促进转型发展的战略之举,细化为十项举措,认真抓好落实,努力谱写好中国梦的江苏篇章。

  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的思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扎实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85%,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不断加大,人才综合竞争力和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前列,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实施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方案,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8%。抓住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机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超过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个百分点。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传统产业竞争力提升。实行分业施策,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取得积极进展。克服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粮食总产亿斤,比上年增亿斤,

  实现十连增,新增设施农业面积万亩、适度规模经营面积312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在困难和挑战较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多措并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制定实施促进信息消费措施,加快发展旅游、文化等消费,扩大环保节能产品消费,开展江苏产品万里行活动,积极拓展消费市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服务业投资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增长%,民营企业投资比重达到%。全省基础设施、社会民生、产业升级等投资项目进展顺利,省级200个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境内南水北调工程全线通水,宁杭城际铁路通车运行,临海高等级公路基本建成,连盐铁路开工建设,禄口机场二期主体工程完工,南京博物院二期建成开放。加强对外贸重点行业和企业服务,加快外贸生产基地、贸易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推进贸易便利化,促进内外贸结合、进出口平衡,外贸实现难中有进、稳中提质,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增长%。开展企业技改推进、增量培育、产品扩销、要素保障“四项行动”。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新增人民币贷款7208亿元,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达54%,发行各类企业债券2590亿元。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制定实施20条政策意见,扎实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城镇化率达到%。实施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区域供水通水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制镇覆盖率分别达到83%、70%,新解决3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行政村客运班车基本全覆盖,镇村公交开通率达到48%。对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新部署。在保持苏北政策连续性的同时,主攻薄弱环节,补缺补短补软,制定28条政策意见,启动六项关键工程,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苏北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新进展。实施推动苏中融合发展特色发展的意见和沿江地区转型发展推进计划,制定出台促进苏中与苏北结合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发展的政策,苏中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苏南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制定实施促进沿海地区科学发展的政策意见,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第一阶段任务顺利完成。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援疆、援藏、援青等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得到受援地充分肯定。

  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划定全省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建立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削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900项大气治理工程,完成2450万千瓦发电机组脱硝改造和56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升级改造,在沿江8市推广使用国V汽油,监测实现县全覆盖。加强秸秆禁烧,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加强水污染防治,深入开展重点流域治理,太湖流域水质持续改善,南水北调江苏段水质达标,城乡河道治理力度加大。加强城乡环境整治,3580

  个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万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加强绿色江苏建设,林木覆盖率达到%。国家生态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来自:写论文网:XX江苏政府报告)。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在“十二五”前两年取消和下放422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又取消和下放154项。强县扩权改革、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扎实开展,事业单位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营改增”试点企业增加到24万户,减税170亿元。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结构。积极推进社会领域改革,部省共建教育现代化试验区,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深入开展。南京科技体制、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无锡“两型”社会建设等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重要进展。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服务贸易增长%,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提高个百分点,实际到账外资332亿美元,对外投资中方协议额亿美元,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认真学习、主动对接中国自贸区建设政策措施。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各类开放载体功能进一步提升。外事工作、对台事务、港澳工作、侨务工作取得新成效。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努力办好民生实事,积极推进“六大体系”建设,全省公共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保障改善民生。制定28条政策措施,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增幅继续高于城镇居民。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险主要险种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全面启动大病保险试点,建立城乡居民医保筹资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征地补偿制度,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2027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人均最低标准提高到每月80元,城乡低保人均标准分别达到每月487元和412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80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15%。新开工保障性住房万套,建成万套,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户万户,支持万户农村经济困难、住房困难家庭住上安居房。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新增128万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各级各类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国家认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达65个,高校优势学科和协同创新基地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高校、科研院所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大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力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城乡居民健康重点指标控制水平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扎实有效。公益性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重要进展,对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话剧《枫树林》获国家文华大奖。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成功举办第二届亚青会,圆满完成第十二届全运会参赛任务。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治理工作绩效考核和公众安全感评价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宗教、信访、统计、档案、史志、参事工作取得新进展,计划生育、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助残、慈善事业取得新进步。

  制定新形势下加强双拥共建和军民融合发展两个意见,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提高,优抚安置、民兵和预备役建设、人民防空工作得到加强,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

  一年来,我们重视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反对“四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行政效能,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奋斗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到,实现江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支撑经济发展的因素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江苏经济到了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要聚焦转型升级,着力提质增效,真正使江苏经济行稳致远。必须更加重视发挥改革创新的强大作用。依靠改革破解难题,着力推进观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有效发挥我省科教人才优势,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市场潜力和创新活力。必须更加主动扩大开放。顺应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的新趋势,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以扩大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上的主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必须更加突出民生优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心系群众所思所盼,持之以恒办好民生实事,着眼根本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保障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不断迈出新步伐,让全省人民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省人民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表示衷心感谢!向关心和支持江苏建设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稳中有忧、进中有难。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突出,市场主体的活力尚未充分释放;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出口产品竞争力不强,消费增长动力不足;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等形势严峻;民生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还不均衡,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还不强,一些制度法规尚未得到有效落实,转变作风长效机制有待完善,反腐倡廉任务依然艰巨。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XX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全面推进八项工程,着力抓好十项举措,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重生态、惠民生各项工作,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保持适度增长,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左右。这些指标是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江苏发展阶段性特征提出的,既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又为深化改革、调整结构留出空间。

  做好今年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把“稳”作为“进”的基础,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作为“进”的关键,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坚持“高轻优强”调整取向,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优化需求结构,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发展;着力优化城乡结构,坚持“四化”同步,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优化区域结构,坚持统筹兼顾,巩固和发展不同区域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协调共进的好局面;着力优化收入结构,按照“两个同步”的要求,保持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着力优化生态环境,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更大力度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生态环境改善的实际成效。

  做好今年工作,要坚持改革创新。以改革统领全局,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勇气和智慧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回应人民群众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期待,从最急迫的事项改起,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全面展开改革工作布局。坚持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整体设计,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制定科学有序分类改革实施方案。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改善民生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好江苏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科技

  江苏XX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XX年1月27日在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省长李学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紧紧围绕三项重点任务,拓展深化八项工程,着力抓好十项举措,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总量折合超过1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税收占比达83%;全社会研发投入163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4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8元,分别增长%和%;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全省经济稳中有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积极主动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省委、省政府出台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国企国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等8个专项意见,273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以“5张清单、1个平台、7项相关改革”为基本架构,推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取得重要进展。省级层面减少行政审批事项506

  项,精简幅度近40%,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机关绩效管理取得积极进展。“营改增”试点企业达34万户,累计减税亿元。全面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开展“三证合一”试点,新登记企业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14%和%。同时,在完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各地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扎实推进。

  抓住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重大机遇,认真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加强与上海自贸区全方位对接互动,推动内贸和外贸、进口和出口、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进出口总额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272亿美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首次超过加工贸易,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新增对外协议投资额亿美元,各类开发园区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新的提升。

  注重协同拉动,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措施,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适应需求新变化,以建设“智慧江苏”、“健康江苏”、“畅游江苏”等为载体,培育新的增长点,发展消费新业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基础设施、农田水利、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服务业投资占比突破50%,民间投资比重达到%。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长江-米深水航道一期完工,南京禄口机场二期工程、苏南硕放机场二期航站楼投入使用,沪通长江大桥、连淮扬镇铁路、宁启铁路二期开工建设,新一轮铁路建设项目里程达1600公里,其中高铁1500公里,新建成城市轨道交通320

  公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五年目标四年完成。南京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运营。棚户区危旧房改造超过70万户,215万人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以调结构稳定外贸增长,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和外贸综合服务体系试点,开展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和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总额增长

  %,其中出口增长4%,对外贸易实现稳定增长。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持续开展江苏产品万里行活动,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着力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贷款规模保持合理增长,社会融资总量13440亿元,完成直接融资4231亿元。

  突出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以调高调轻调优调强为取向,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六年位居全国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新增专业技术人才万人、高技能人才万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高新技术企业达7700多家,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88%。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和质量强省建设,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保持全国前列。各地国家和省级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新成效。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校企联盟”规模扩大、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加快推进。大力培育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重点发展金融、物流、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个百分点。扎实推进工业强省六大行动,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增长%。全面完成化解过剩产能年度任务,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目标。

  加大统筹力度,现代农业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全省粮食总产亿斤,实现“十一连增”。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占比达45%,家庭农场达到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037万户。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危仓老库维修改造。严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新建高标准农田170万亩。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顺利实施,又解决农村31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各项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城乡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城镇化率达到%。积极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苏南转型发展步伐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认真落实促进苏中融合发展特色发展政策意见,加大对苏中苏北结合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支持力度,苏中整体发展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强化内生动力,主攻薄弱环节,苏北发展六项关键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坚持科学开发导向,沿海开发六大行动取得良好进展。认真做好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和青海等工作,年度援建项目全面完成。

  坚持标本兼治,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以省政府1号文件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城市扬尘等各类污染物的综合治理,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区域联防联控机制,青奥会后又出台了改善空气质量的九项措施,全年平均浓度同比下降%。加强水污染防治,完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太湖水质持续改善,南水北调江苏段水质持续达标,长江、淮河流域治污规划考核居全国前列。深入推进城乡环境整治,累计完成万个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万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新增造林万亩,新增城市绿地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实施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推进重点节能减排工程,

  节能减排年度任务全面完成。有效实施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省级补偿专项资金增加到15亿元。建立绿色发展第三方评估机制,绿色发展综合指数明显提升。生态文明示范市、县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加强社会建设,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全省公共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保障,其中省级财政达到80%左右。认真落实促进居民增收的28条政策措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深入实施就业服务体系七大行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失业人员再就业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6%以上。社保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参保率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分别上调10%和%,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和76%,46%的涉农县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并轨。新开工保障性住房万套、基本建成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户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630公里、桥梁1478座。加强对重点县、集中连片区和黄茅老区的扶贫开发,新增100万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教育现代化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国家认定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达89个,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实现六连冠,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核心指标跃居全国前列,高校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达11类43项,卫生应急救护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感染禽流感及埃博拉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单独两孩政策平稳实施,计划生育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加快发展,养老床位数达到50万张,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加快